許攸雖然有才,但德行枉為名士,算是袁紹麾下八大謀主裡最次的一個。

沮授、田豐、許攸、逢紀、審配、辛評、郭圖、荀諶八大謀主,有些是能力不行,有些則一開始就是臥底,但不管是哪一個,論品行都在許攸之上。

沮授“少有大志,擅於謀略”,公元189年,為韓馥別駕,拜騎都尉,舉茂才,並當過兩次縣令。

曾對韓馥提出良策,但不被採納,在袁紹入主冀州後,沮授監統內外、威震三軍,幫助袁紹奪取青州、幷州、幽州而統一河北。

沮授曾對袁紹提出奉迎天子,反對諸子分立,提出三年疲曹的戰略,但袁紹並不聽從,不但沒有被袁紹採納,反而被削弱兵權。

但即便是如此,沮授在官渡之戰中仍然盡心盡責,提出緩進戰術,仍不被採納。

在烏巢被燒前夕,沮授再次提出外表護糧,又不被採納,在袁紹大敗後,沮授被俘獲,這種情況下仍然拒絕投降曹操。

曹操對許攸厚待,直到沮授欲回河北,事敗後才將沮授殺死,曹操曾嘆息:“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

雖然這話中有一定的恭維和誇張之意,但沮授的品行和能力,確實值得稱讚。

只可惜袁本初筆墨太少,也導致他麾下的文臣武將功績不顯,張郃後來能位列“五子良將”,其他“河北四庭一柱一正樑”的水平,不在張郃之下,有些甚至猶有過之,但記載卻只是三言兩語。

漢靈帝年間,沮授仕州別駕,舉茂才,歷二縣令,少有大志,長於謀略。

公元189年,為韓馥別駕,拜騎都尉。

公元191年,在韓馥打算出讓冀州時,沮授與長史耿武、別駕閔純勸諫說:“冀州雖然狹小,能披甲上陣的有百萬人,糧食夠支撐十年。

縱觀劉備一生,經歷的戰役勝多敗少,尤其是火燒博望坡和漢中之戰,完全是劉備親自指揮。

然而在演義中,這些功勞基本都被其他人分走,演義中軍事水平被大幅度削弱。

公孫越之所以舉薦劉備擔任平原相,一來是因為他確實有能力,可以分擔來自兗州方面曹操的壓力。

二來既然劉備無心相助,留在身邊還要日日防備,還不如將作用發揮到最大。

來到北平城之後,劉備沒少四處招攬人才,尤其去往北平書院次數最多,與盧植頻頻見面。

將這樣一個不安定因素留在北平城,特別是出征在外的時候,換誰都不會放心。

隨著天色越來越暗,守城第七日總算熬了過去,完好的守城士卒已經不足萬人,盧植和劉虞已經在佈置內城防務,一旦外城守不住,便撤到內城繼續堅守。

連續七日攻城,比起守軍來說,公孫瓚大軍情況更糟,不僅損失慘重,而且士氣低落,對能否攻下城池已經持悲觀態度。

第八日辰時,埋鍋造飯之後,趙雲和田楷繼續率領騎兵出戰,這幾日下來大戰沒有小戰不斷,雙方各損失了數千人。

雖然在戰損比例上,慕容恪統領的烏桓突騎佔了一些上風,但烏桓突騎沒有兵源補充,只會越打越少,趙雲和田楷統領的兵馬每日輪換得到休息,而且兵源充足,漸漸拉回了差距。

趙雲和田楷統領著騎兵繞過山頭之後,沒過多久便傳來震耳欲聾的喊殺聲,與往常並無太大區別,公孫瓚大軍早已見怪不怪。

“繼續攻城,今天必須把城漁陽城給拿下來!”

“是,主公!”

“咚咚咚......”

隨著密集的鼓聲響起,新的一天攻城戰又重新開始,沉寂一晚的硝煙又沖天而起,罩得整個天空都灰暗了不少。

“主公,情況好像有點不對,仁永和子龍率領的一萬騎兵與慕容恪的騎兵交戰,往日都是旗鼓相當,今天怎麼喊殺聲弱了很多?

聽到田豫提醒,公孫瓚心神一緊,升起一種不妙的感覺,還沒等他反應過來,從山後已經殺出一支大軍。

田楷和趙雲統領的騎兵在前奔逃,後面的人馬銜尾追殺,眼看距離大營已經越來越近。

“虎豹騎,殺!”

“虎豹騎,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