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公孫瓚與黑山軍對峙之時,冀州也發生了劇變,韓馥手下大將麴義背叛了韓馥,韓馥親自率兵征討,反被麴義擊敗。

袁紹素來有入主冀州之心,於是與麴義結盟,共同逼迫韓馥出讓冀州,從而讓袁紹反客為主,成功成為冀州牧,麴義從此在袁紹帳下效力。

袁家四世三公,名望冠絕天下,很快便掌握住了冀州,公孫瓚眼看自己在前面拼死拼活,結果便宜了袁紹,氣頓時不打一處來。

掌握冀州之後,袁紹自然有了更大的野心,眼看漢獻帝被董卓掌控,便起了另立漢室宗親為帝的心思,首先想到的合適人選就是幽州牧劉虞。

袁紹想立漢宗室劉虞為帝,派人通知袁術,希望得到袁術支援,但是袁術觀漢室衰微,早已心懷異志,不願意擁立成年的漢朝皇帝,於是託辭公義不贊同袁紹的提議,兄弟兩人因此積怨翻臉。

此時孫堅進攻董卓尚未返回,袁紹以周昕為豫州刺史,想奪取孫堅的地盤,袁術引兵擊退周昕。

此後袁術轉而與公孫瓚以及陶謙結盟,與袁紹相互爭霸,但是群雄大多依附袁紹,袁術寫信給公孫瓚說袁紹不是袁氏子孫,並與他約定一起共擊袁紹。

袁紹於是聯合劉表,想南北鉗制袁術,同時派人前去聯絡楊再興,邀他一起共擊公孫瓚。

袁術召回孫堅,派其率軍攻打劉表,同時親自掛帥北上,麾下大將紀靈、劉勳、橋蕤等傾巢而出,當然在北上的大軍中,還有一員新投的絕世猛將,“西楚霸王”項羽。

正是因為知道項羽勇猛絕倫,袁術既想用他的勇猛,又要防止他掌握兵權以免不受控制,故而從不讓他染指兵權。

“看來他們是忘了“白馬將軍”的威名了,今天本將軍要讓烏桓人長長記性,隨我殺!”

“殺!!”

“殺!!!”

公孫瓚的坐騎也是一匹白馬,身邊則跟隨著兩千五百“白馬義從”,如同一條白色洪流,攜帶不可阻擋之勢,與烏延統領的一萬烏桓突騎碰撞到了一起。

當蹋頓下達命令,要把蘇僕延的一萬烏桓突騎調去對付公孫越之時,烏延就知道這次入侵幽州,恐怕是摸了老虎屁股。

尤其是要以兵力劣勢,面對兇名赫赫的“白馬將軍”公孫瓚,烏延雖然統領一萬烏桓突騎,但卻沒有任何信心。

不過他知道,自己沒有後路可選,烏桓山是烏桓人的根,如果失去烏桓山,那他們遲早也會被匈奴和鮮卑吞滅。

就在公孫瓚率領兩萬幽州騎兵,與烏延統領的一萬烏桓突騎碰撞上時,另一面的公孫越也陷入了苦戰。

蘇僕延的一萬烏桓突騎加入戰場,帶來的效果無疑是巨大的,一下子便止住了烏桓騎兵的頹勢,兩軍陷入了慘烈的消耗戰。

“李存孝、典韋,隨我前去斬殺蹋頓!”

看著烏桓騎兵在蹋頓大纛旗的帶領下,戰意高昂進退有序,公孫越知道若是不把蹋頓解決,即使能勝恐怕這些兄弟也勝不了多少了。

“主公,秦瓊、狄青隨你一同前去!”

“好,不斬蹋頓大纛誓不還!”

秦瓊和狄青統領的“豹騎”本來就緊緊跟在“虎騎”身後,明白公孫越的意圖之後,帶著“豹騎”也一起壓了上去。

蹋頓自然看出了公孫越的意圖,將突騎全部調過來阻攔,個個有進無退,想以兵力優勢將“虎豹騎”全部圍殺。

李存孝一馬當先,雖然禹王槊每次揮動之下,都會帶走數條烏桓騎兵性命,但前方阻攔的人彷彿連綿不絕,殺死一批又有一批頂上。

公孫越也覺得手中的火龍槍越來越沉,只知道按照本能拼殺,“虎豹騎”一個個被砍倒在地,但推進速度很慢,大纛旗就在視線之中,就是一直不能接近。

不過“豹騎”乃是精銳中的精銳,甚至比白馬義從還要強一些,再加上岳雲統領的烏桓突騎第一軍悍不畏死,楊再興只得引兵朝河間郡撤退,同時派人前去警醒正在攻打范陽的黑山軍。

“軍師,如今大軍行蹤已經暴露,是先解決攻打范陽的黑山軍,還是先攻打河間郡?”

“主公,黑山軍這麼久都沒有攻下范陽,如今得知我大軍到來,更是逃命還來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