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大破宇文軍,燕軍乘勝追擊,攻克宇文氏都城紫蒙川,宇文逸豆歸敗逃,死於漠北,宇文氏從此散亡。

公元350年,後趙大將軍冉閔佔據鄴城,滅亡後趙,自立為帝,國號大魏,史稱冉魏。

公元351年八月,慕容儁遣慕容恪攻破中山,隨著慕容恪攻佔中山後,冉閔攻取了襄國,欲圖幽州。

前燕佔領幽州後,也想繼續南進,圖據中原,一場大戰不可避免。

公元352年四月,冉閔將與前燕開戰,大將軍董閏、車騎將軍張溫苦諫冉閔,不可同前燕開戰。

冉閔不納,移軍於安喜,慕容恪隨即引兵而至,魏燕兩軍交戰十次,燕兵皆敗。

冉閔素有勇名,所部將士精銳,燕軍畏懼,慕容恪陣前激勵將士,指出冉閔有勇無謀,其軍飢疲難用,定可擊破。

冉閔所部多步卒,欲引燕騎兵至叢林作戰,慕容恪採納參軍高開之策,急派輕騎截擊之,然後佯敗誘敵至平地,並將燕軍切分為三部。

慕容恪自率中軍,選善射者五千人,以鐵鎖連戰馬結方陣而前,另兩部各置一側配合主力進擊。

冉閔恃勇輕敵,果然中計,直突燕軍中部鐵馬方陣,燕軍側翼部隊即從兩面夾擊,大敗冉閔軍隊,斬七千餘人。

冉閔突圍東走二十餘里,坐騎忽死,被燕軍所俘,冉魏滅亡。

公元352年,冉閔被慕容恪軍俘虜後,其子冉操投奔鎮守魯口的大將王午。

七月,王午自稱安國王,對抗前燕,八月,慕容儁遣慕容恪、太尉封奕、尚書令陽騖攻打魯口,王午憑藉城池之險進行抵抗,並把冉操送於燕軍。

慕容恪料魯口城池堅固,暫難攻克,遂將城外的莊稼盡數收割,撤回中山,十月,慕容恪屯安平,積糧,修築攻城器具,準備攻討王午。

時中山蘇林起兵於無極,自稱天子,慕容恪率軍先攻討蘇林,十月,慕容儁派廣威將軍慕輿根幫助慕容恪,斬蘇林。

不久,王午為其將秦興殺死,呂護又殺秦興,繼承安國王。

公元354年二月,慕容恪再次發兵圍魯口,次月克之,呂護逃往野王。

四月,慕容儁以慕容恪為大司馬、侍中、大都督、錄尚書事,封太原王。

公元361年二月,寧南將軍呂護,鎮守野王,暗中投靠東晉,東晉以呂護為前將軍、冀州刺史,呂護欲引東晉軍偷襲燕都鄴城,未及行動,事情敗露。

三月,燕王遣慕容恪統軍前往野王平叛,慕容恪率軍5萬,冠軍將軍皇甫真領兵1萬,進至野王城外,呂護閉城固守。

慕容恪遂於野王城外修築深溝高壘,切斷守軍外援,以待機擊之,七月,呂護軍被圍數月,外無救兵,內無糧草。

呂護被迫令部將張興率領7000人馬出城迎戰,張興被傅顏斬殺,當夜,呂護以黃甫真營陣為突圍口,率城中銳卒試圖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