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巡視州郡(二十)(第2/2頁)
章節報錯
當初曹操在兗州時,以徐翕、毛暉二人為將,兗州亂起,徐、毛二人皆叛,後來兗州之亂平定後,徐、毛亡命出逃投靠。
公元199年曹操命劉備起行往見,並命奉上二人首級,劉備所將所言告訴曹操,於是皆以徐、毛二人為郡守。
後來曹操與袁紹相拒,數以精兵投入青州,所以曹操不用顧念東方之事,能專心應付袁紹。
公元205年,曹操破袁譚於南皮,前往祝賀,便求遣子弟及諸將之父兄家屬前往鄴城。
當時東州擾攘不止,執正匡義,徵暴伐虐,清定海岱,其功莫大,於是皆封列侯,因功拜為都亭侯,加威虜將軍。
公元206年與于禁討昌豨於東海,昌豨降,為于禁引用法令所誅。
公元207年與夏侯淵討黃巾餘賊徐和等,再算上前討昌豨之功勞,遷為徐州刺史。
沛國人武周時為下邳令,臧霸敬異武周,常到其舍作客,後來武周部從事總詷不法,武周得其罪,被收監查究,卻不嫌棄武周,反而更加親善。
公元209年張遼圍剿陳蘭時,與于禁征討梅成,因於禁中偽降計,梅成得以率其三千餘與陳蘭匯合於灊山。
於是被曹操調到皖, 討伐孫權大將韓當,使孫權不得前救陳蘭,韓當派兵阻攔,雙方在逢龍展開戰鬥,韓當另外派兵在夾石口迎擊,均被擊破,回軍屯駐舒城。
孫權派遣了數萬人的東吳援軍乘船屯於舒口,分兵往救陳蘭,但聞知臧霸軍在舒城時,立即遁還。
引軍乘夜追趕,將及天明,行百餘里,向東吳軍隊前後夾擊,東吳軍隊窘急不堪,不得上船,蹈水而逃者甚眾。
於是,東吳的軍隊未能援助陳蘭,於是張遼擊滅陳蘭,並獲得假節。
公元213年,從討孫權於濡須口,與張遼同為前鋒,在行軍過程中遭遇了持續的大雨,前鋒大軍先到江邊,見江水上漲,敵船稍稍前進。
倘若霖雨、水漲形成洪災,將會對於缺乏船隻的軍隊非常不利,因此,張遼、臧霸的將士們都感到不安。
張遼意欲自作主張的撤軍,堅持要執行曹操的命令,便勸止張遼,張遼接受了臧霸的建議,於是屯駐了下來。
等他們屯駐到了第二天,果然收到了曹操的撤軍令,於是主動撤軍,曹操對臧霸加以讚揚。
後來曹操破孫權江西營,獲都督公孫陽,但是由於春雨延綿,江水上漲,曹操在濡須口與孫權相持一個月後,最終退兵,戰後,被拜為揚威將軍,假節。
公元217年,從討孫權,先登入陣,再入巢湖,攻破居巢,後孫權徐詳告降,曹操還師,便留與夏侯惇等屯居巢,公元219年據《魏略》記載,遣別軍在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