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即進駐涇縣,屯兵立府,為山越所附,後孫策親自攻討涇縣,終於囚執太史慈。

孫策見慈,即為其解縛,拜太史慈為門下督,還吳後授以兵權,拜折衝中郎將。

後來劉繇喪於豫章,其部下士眾萬餘人無人可附,孫策便命太史慈前往安撫兵眾,六十日如期而返。

經過這段時間的歷練下來,太史慈已經可以獨擋一面,而且他們所在的渤海郡是進入青州的橋頭堡,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對經略青州意義非凡。

“叔寶、子義、國讓,等幷州一戰結束之後,下一站便是進攻青州,你們也要做好出擊的準備!”

“是,主公!”

看著這配合默契的三人,公孫越對於冀州的未來也越發有信心,有這麼多能力突出的文臣武將相助,就算對手的實力再強,也終究會佔據上方,只需穩紮穩打即可。

而且田豫還很長壽,有時候活得久也是一種優勢,比如司馬懿,又比如田豫。

田豫如今剛剛二十出頭,人生還沒有過去四分之一,未來的舞臺還很大,成就也會比原本更高。

劉備投奔公孫瓚,田豫當時年紀還小,自己託身於劉備,劉備非常看重他。

劉備任豫州刺史後,田豫以母親年老為理由請求回鄉,劉備涕泣著與他告別,說:

“只恨不能與君一起建立大業。”

公孫瓚命田豫為守東州縣令,公孫瓚的部將王門背叛公孫瓚,為袁紹率領一萬餘人前來進攻。

眾人恐懼,準備投降,田豫登上城牆對王門說:

“你受到公孫將軍厚待,卻離開他,想必有不得已的原因,如今卻回來為敵,這才知道你是個犯上作亂的人。

人們雖然只有提瓶打水的才智,也知道守護自己的瓶子,我已接受了公孫將軍的委任,你為什麼不趕緊來進攻?”

王門慚愧地退走了,公孫瓚失敗後,鮮于輔為屬下官民所推重,代行太守之事,他與田豫素來關係很好,任命田豫為太守府長史。

當時群雄並起,鮮于輔不知依從誰好,田豫對鮮于輔說:

“最終能夠安定天下的,一定是曹操,應該趕緊投奔他,不要等著以後遭禍。”

鮮于輔聽從了他的建議,因而受到曹操的重用和封官、尊寵,曹操召田豫為丞相府軍謀掾,任命為穎陰、郎陵令,遷升為弋陽太守,所到之處,都得到很好的治理。

公元218年四月,代北烏桓無臣氐等反叛,鄢陵侯曹彰征討代郡,以田豫為相。

軍隊進抵易水北岸,烏桓埋伏下騎兵偷襲,軍人亂成一團,不知如何是好。

田豫根據地形,用戰車圍繞成圓形戰陣,弓弩手拉滿弓守在裡面,胡人攻不進來,便潰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