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恢自思自己的軍隊敵不過匈奴大軍只好退還,韓安國等率領大軍分駐馬邑境內埋伏,但好幾天不見動靜,遂改變原先的作戰方案,率軍出擊,結果一無所獲。

而“馬邑之圍”失敗的後果影響深遠,漢武帝以王恢提出戰爭卻臨陣脫逃,將王恢下獄,廷尉判處王恢畏敵觀望死刑。

王恢雖買通田蚡透過漢武帝的母親王太后求情,但仍無法平息漢武帝的憤怒,王恢被迫自殺謝罪。

“馬邑之圍”之後,匈奴拒絕與西漢朝和親,在邊境攔路劫掠,或者出兵四處襲擊漢朝邊郡,以報復馬邑之圍,數量多的數不過來。

“馬邑之圍”雖未成功,但卻使漢朝結束了自西漢初年以來奉行的屈辱的“和親”政策,同時也拉開了漢匈大規模戰爭的序幕。

公元188年三月,幷州刺史張懿在抵禦胡人的進攻時戰敗被殺,繼任為幷州刺史的丁原因為張遼武力過人,召其為從事,命他帶兵趕赴京城,去接受大將軍何進的領導。

大將軍何進又派遣張遼前往河北募兵,張遼在河北共募得千餘人,然後,返還京城向何進覆命,但此時的何進已被宦官所殺。

憤怒的將士們攻殺宦官,倖存的宦官劫持漢少帝,最終董卓立下了救駕的大功,回京後便掌握朝中大權。

由於何進已死,張遼作為大將軍何進的直屬部下之一,便統兵從屬於董卓,後來董卓敗亡,張遼統兵從屬於呂布,遷任騎都尉。

張遼雖然“以兵屬呂布”,但他以北地太守或魯相名義,在呂布軍中仍保持相對的獨立地位。

不久,李傕、郭汜、樊稠等人攻打長安,擊敗呂布,北地太守張遼跟從呂布向東奔逃,漂泊輾轉於關中、荊州、豫州、司州、幷州、冀州、兗州,在兗州鏖戰曹操之後,又前往徐州。

真正讓張遼揚名的主要是兩件大事,一是隨曹操大破烏桓,二是逍遙津“八百破十萬”。

公元207年,曹操要征討在柳城的袁尚、袁熙與烏桓,張遼隨大軍出征,八月曹操帶領先鋒部隊登上白狼山,突然與敵兵遭遇。

敵人的數量很多,當時,曹操軍隊的主力重兵還在後方,尚未到達前線,而曹操身邊只有少量的軍隊。

曹軍將士們希望等待後續部隊,並對當前的危險局面都感到恐懼,在“左右皆懼”的曹軍氛圍中,張遼力排眾議,反對畏敵不前,極力勸說曹操應當趁著胡虜的陣勢不整,立刻進行交戰,而不是等待後援。

張遼勸戰時的語言、神態皆是壯氣奮發,曹操十分欣賞張遼的雄壯鬥志,又看見烏桓的軍隊尚未排好戰鬥陣形,於是採納了張遼的建議。

曹操親自將自己所持的麾,授予給張遼暫用,下令由張遼指揮先鋒部隊出戰。

張遼率軍突擊,大破烏桓軍隊,並臨陣斬殺了以“驍武”著稱的烏桓單于蹋頓。

此役雖然敵眾我寡、左右皆懼,並且,“蹋頓又驍武,邊長老皆比之冒頓”,但是,張遼極力主張迅速進攻,終於,其疾如風,虜眾大崩,胡、漢降者二十餘萬。

公元213年,張遼與臧霸同為徵濡須口的前鋒,後攻破孫權江西營,擒獲孫權都督公孫陽。

公元214年五月,孫權親征皖城,張遼從合肥向皖城馳援,在增援途中得知皖城失守。

於是,張遼在硤石的南面迅速築起了一座堡壘,作為合肥的前哨,同年七月曹操征伐孫權,同年十月曹操無功而返,自合肥還。

曹操在離開合肥時,帶走了大批部隊欲作西征之用,給屯駐合肥的張遼與樂進、李典等將領只留下了七千餘人。

張遼得知曹操有西征之意,認為合肥即將孤立無援,孫權必會趁機來攻,於是開鑿了藏舟浦,用來隱藏舟船。

公元215年,曹操率領重兵西征張魯,讓護軍薛悌送去一封信函,信函邊還寫明,要在有敵人來攻時再開啟來看。

不久,東吳首領孫權率領十萬大軍進圍合肥,張遼與諸將開啟信,信中說:“若孫權軍來到,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不得與戰。”

曹操只在信中明確了3位將領的分工,但是,完全沒有提及何時出城、何時撤退、出城人數、攻向哪裡、如何接應等具體措施,況且,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因此合肥諸將們都充滿疑慮,張遼根據曹操遠征漢中而合肥缺乏後援的現狀,做出了分析,消除了諸將的疑惑,李典也對張遼所說的話表示贊同。

飯糰看書

於是張遼在當夜募集敢於出城迎戰的精銳將士八百人,開剝牛支讓將士飽食,準備明日大戰。

天色剛亮,張遼被甲持戟,親自先登上直直陷敵陣,撕裂了東吳軍隊的防線。

在他率軍衝入東吳的中軍營壘之前,張遼就已經親自斬殺了數十名東吳士卒和兩名東吳將領。

他一邊大聲呼喊著自己的名號,一邊拼殺,衝入東吳的中軍營壘,此後,張遼率軍繼續猛攻,一直衝殺到孫權的主帥旗之下。

孫權見狀大驚,孫權身邊的眾將士也因驚慌失措而不知道該如何應付,於是孫權等人逃跑到一座較高的山冢上,用長戟來自衛。

張遼見敵方主帥退避,便叱喝孫權,挑釁他下來對戰,但孫權沒有輕舉妄動,隨後孫權發現張遼所率領計程車兵非常少,於是聚攏東吳軍隊將張遼的部隊重重包圍。

張遼在吳軍陣中左衝右突,終於開啟包圍圈,率領部下們突圍,雖然孫權帶領十萬大軍,以及呂蒙、甘寧、陳武、徐盛、宋謙、潘璋、賀齊、淩統、蔣欽等眾多的東吳名將一起進攻合肥。

但是張遼率領800人衝陣東吳十萬大軍,使得孫權以“走登高冢”的方式逃命,張遼突出重圍之後,為了救援那些身陷重圍的將士們而再次衝進入東吳十萬大軍。

猛將眾多的東吳軍隊都無法擋住張遼,最終被張遼擊破而敗走,從此,張遼威震江東,每當江東地區的小孩們啼哭不止,小孩們的父母就會說“張遼來了”來嚇唬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