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個重要決策,就是李儒對戰曹操的一次“謀劃”,董卓要遷都長安,當時情況十分危急,各方諸侯都在後面追殺,董卓也心急如焚。

這時候,李儒向董卓提議,咱們不能只這樣跑,也要在路上設下伏兵,作出反擊,這樣才能為西遷長安提供安全保障。

於是董卓聽從了李儒的建議,在滎陽外設下伏兵,沒過多久,曹操就“中招”了。

徐榮趁著曹操出其不意,殺得他丟盔卸甲,最終失敗而歸,若沒有李儒的謀劃,董卓還不一定能活到什麼時候。

此外還有很多細節,也體現了李儒的智慧,例如在新《三國演義》中有個橋段,就將李儒的敏銳與聰慧展現得非常極致。

董卓以讓貂蟬做貴妃為由,將貂蟬抬到自己的居所,第二天呂布知道了這件事,怒火和悲傷交織,情緒失控,正好被李儒撞見。

李儒最初不知曉呂布和貂蟬的這層關係,看到呂布那麼激動,就問發生了什麼事,呂布說:

“在下與貂蟬,早已定情!”

這時候,李儒的表情就已經變得略顯沉重,李儒試圖勸說呂布:

“將軍你如今身居高位,天下要什麼樣的女人沒有,何必執著貂蟬一個?”

呂布並沒有被勸到,反而更加悲憤:

“她是我的命根子!”

李儒聽後,表情更加沉重,試探性地問呂布:

“奉先,我且問你,若你得不到貂蟬,你當如何?”

呂布放言:

“我絕不罷休!”

簡短的一次談話,讓李儒深切地感受到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於是他緊接著去向董卓進言,讓董卓不要因小失大,不要因為一個女人而喪失一名猛將,並提議董卓:將貂蟬賞賜給呂布。

董卓對於李儒的建議,一向是聽從且採納的,聽到李儒之言,董卓也放下了那顆“色心”,決定照他說的做。

但是,他在做之前,還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去問了貂蟬的意見,他問貂蟬,願不願意跟隨呂布,一生恩愛相隨?

可是貂蟬的到來,就是為了使美人計和離間計,貂蟬一番梨花帶雨,哭訴董卓嫌棄她不要她,把她當成一個物件隨便賞給別人。

這下好了,董卓本來心裡就不捨得,一聽美人哭,就更不想將貂蟬送給呂布了,這件事,也為後來呂布殺死董卓埋下最直接的種子。

對於冉閔的種種表現,在白無塵的盤點影片中,李儒已經看得一清二楚,也知道他不是一個明主,但眼下沒有更好的選擇,只能暫時託庇於冉閔帳下。

冉閔性格多疑反覆無常,“狼性”十足而理性不足,剛愎自負,拒納忠言,行事暴烈,性情殘狠,對進言不合己意的大臣,殺戮太過操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