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許攸叛逃(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公元199年,袁紹消滅公孫瓚,挑選精卒十萬,騎萬匹,以審配、逢紀統軍事,準備進攻許都。
公元200年,袁紹在官渡之戰敗回,後悔當初不聽田豐之計,逢紀即時進言田豐知道袁紹兵敗後取笑袁紹不聰其言。
審配與逢紀有私怨,官渡之戰後審配兩位兒子被虜,孟岱對審配有讒言,袁紹就這件事詢問逢紀的意見。
逢紀回答說:“審配天性剛烈率直,每次所說的話和所做的事,都仰慕古人的節操,不會因為兩個兒子在南邊而做不義的事情,您不要對他懷疑。”
袁紹說:“你不是討厭他嗎?”
逢紀說:“從前所爭的屬於個人私事,現在所說的是國家大事。”
袁紹說:“太對了。”
於是袁紹沒有罷免審配,自此審配和逢紀的關係更融洽了。
公元202年,袁紹憂憤而死,袁紹以袁尚美貌及後妻劉氏所喜愛而欲立為繼承人,但未正式表態。
眾人慾以袁譚為長子而立為繼承人,但逢紀、審配一派與辛評、郭圖、袁譚一派不和,逢紀等因為懼怕袁譚即位後加害,私下改袁紹遺命。
審配為人正直,袁紹領冀州,審配被委以腹心之任,並總幕府,曹操圍鄴,審配死守數月,終城破被擒,拒不投降,慷慨受死。
審配少忠烈慷慨,有不可犯之節,他早年為太尉陳球的下屬,後又因正直不得志於冀州牧韓馥。
公元191年,渤海太守袁紹反客為主,協迫韓馥讓出冀州,遂領冀州牧,委審配以腹心之任,以為治中別駕,並總幕府。
公元199年,袁紹消滅公孫瓚,挑選精卒十萬,騎萬匹,以審配、逢紀統軍事,準備進攻許都。
審配認為“十圍五攻,勢如覆手......今不時取,後難圖也”,此語正合袁紹之意,袁紹於是讓審配留守鄴城,發兵攻打曹操。
公元200年,袁紹、曹操兩軍在官渡對峙,會許攸家人犯法,審配收系之。
許攸不得志,遂奔曹操,而說使襲取烏巢,袁軍潰敗,審配的兩個兒子被曹操活捉。
孟岱與審配有矛盾,就透過蔣奇對袁紹說:“審配在任獨攬權力,宗族大,兵力強,而且兩個兒子在南方,他必定想反叛。”
郭圖、辛評也這麼認為,袁紹於是任命孟岱為監軍,代替審配把守鄴縣。
護軍逢紀同審配不和,袁紹就這件事詢問逢紀的意見,逢紀回答說:“審配天性剛烈率直,每次所說的話和所做的事,都仰慕古人的節操,不會因為兩個兒子在南邊而做不義的事情,您不要對他懷疑。”
袁紹說:“你不是討厭他嗎?”
逢紀說:“從前所爭的屬於個人私事,現在所說的是國家大事。”
袁紹說:“太對了。”
於是袁紹沒有罷免審配,自此審配、逢紀的關係更融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