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大唐由盛轉衰的特殊時期,楊玉環的一生雖然短暫,但軼事典故不少,很多稱讚她的詩詞還傳唱千古,尤以“詩仙”李白一口氣所作的“清平調”為首。

楊貴妃和唐玄宗在御花園賞花,李白陪伴左右,此情此景下,唐玄宗詩意大發,本想好好誇一下楊貴妃,奈何水平有限,就偷偷給李白使了個眼色。

李白領會皇帝的意思,正好趁這個機會遂了自己意,文思泉湧提筆寫下三首詩。

第一首: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寫好這首詩之後,李白沒有就此停筆,又寫了第二首。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兩首詩過後,唐玄宗非常滿意,楊貴妃自然也是開心的不行,對著李白拋了好幾個媚眼,李白微微一笑,緊接著寫下第三首詩。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除了李白之外,白居易也為楊貴妃寫了《長恨歌》,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只有曹植為甄宓所寫的《洛神賦》文采可以一較高下。

生在盛唐那個時代,楊貴妃的軼事典故自然不少,其中又以玉環羞花和妃子一笑兩個最有意思。

有一種小巧玲瓏的花卉,它的複葉酷似芙蓉枝,點點對稱,宛如鳥羽,植株上綴以數朵淡紅色的小花,狀若楊梅。

人們用手一指,它那羽狀小葉便很快閉合,葉柄也慢慢垂下,就象初涉人世的少女,因為純潔和樸實,才那樣忸怩、嬌羞,所以人們都叫它“含羞草”。

傳說楊玉環初入宮時,因見不到君王而終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捲了起來。

宮女們都說這是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唐玄宗聽說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見,封為貴妃,從此以後,“羞花”也就成了楊貴妃的雅稱。

唐玄宗為了博得楊貴妃的歡心,每逢荔枝季節總要委派專人透過每五里、十里的驛站從四川馳運帶有露水的新鮮荔枝。

宮中的享受又是極其奢侈,越是難得的山珍海味、希世奇寶越要進貢,除荔枝外,另有一美酒更是讓唐玄宗封為宮廷御酒。

其釀酒用的水是高山上的清晨甘露,此酒具得天獨厚的地利優勢,釀出來的美酒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濃而不豔。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楊貴妃在華清宮裡品嚐荔枝時,唐玄宗每每以此美酒與其對飲,楊貴妃在唐玄宗的心目中當然更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了。

從此便有這歷史上這著名的一笑,“華清笙歌霓裳醉,貴妃把酒露濃笑”!那作為貢品進入宮廷的美酒,也取名為:露濃笑。

特別是楊貴妃的一曲《霓裳羽衣舞》,和趙飛燕的《掌中舞》各有千秋,其舞、其樂、其服飾都著力描繪虛無縹緲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讓人以身臨其境,十分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