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公孫瓚與黑山軍對峙之時,冀州也發生了劇變,韓馥手下大將麴義背叛了韓馥,韓馥親自率兵征討,反被麴義擊敗。

袁紹素來有入主冀州之心,於是與麴義結盟,共同逼迫韓馥出讓冀州,從而讓袁紹反客為主,成功成為冀州牧,麴義從此在袁紹帳下效力。

袁家四世三公,名望冠絕天下,很快便掌握住了冀州,公孫瓚眼看自己在前面拼死拼活,結果便宜了袁紹,氣頓時不打一處來。

掌握冀州之後,袁紹自然有了更大的野心,眼看漢獻帝被董卓掌控,便起了另立漢室宗親為帝的心思,首先想到的合適人選就是幽州牧劉虞。

袁紹想立漢宗室劉虞為帝,派人通知袁術,希望得到袁術支援,但是袁術觀漢室衰微,早已心懷異志,不願意擁立成年的漢朝皇帝,於是託辭公義不贊同袁紹的提議,兄弟兩人因此積怨翻臉。

此時孫堅進攻董卓尚未返回,袁紹以周昕為豫州刺史,想奪取孫堅的地盤,袁術引兵擊退周昕。

此後袁術轉而與公孫瓚以及陶謙結盟,與袁紹相互爭霸,但是群雄大多依附袁紹,袁術寫信給公孫瓚說袁紹不是袁氏子孫,並與他約定一起共擊袁紹。

袁紹於是聯合劉表,想南北鉗制袁術,同時派人前去聯絡楊再興,邀他一起共擊公孫瓚。

袁術召回孫堅,派其率軍攻打劉表,同時親自掛帥北上,麾下大將紀靈、劉勳、橋蕤等傾巢而出,當然在北上的大軍中,還有一員新投的絕世猛將,“西楚霸王”項羽。

正是因為知道項羽勇猛絕倫,袁術既想用他的勇猛,又要防止他掌握兵權以免不受控制,故而從不讓他染指兵權。

眼看袁術來勢洶洶,袁紹一面派蘇定方、張郃、高覽、韓猛、朱靈南面防禦,以田豐為軍師,堅守不出拖住袁術大軍,一面親自掛帥北征,麾下大將史萬歲、麴義、顏良、文丑等傾巢而出,期望一戰徹底解決公孫瓚的威脅,同時拜冀州名士沮授為軍師。

在派出以蘇定方為統帥的南下大軍時,袁紹還增調曹操一同出兵共擊袁術,曹操留曹仁、李典防守徐州陶謙,親領大軍攻打袁術,麾下大將有薛仁貴、夏侯兄弟、曹洪和樂進等人。

平靜數月的中原大地開始波濤洶湧、波詭雲譎,戰爭的陰雲籠罩在幽、冀、豫、兗、荊等州上空。

公孫越早已吩咐過陳平,注意公孫瓚與冀州袁紹的動向,得知公孫瓚起兵南下共擊袁紹後,在太守府內緊急召開了會議。

陳平、狄仁傑、陳群、閻柔、李存孝、狄青、岳雲、秦瓊、典韋、蹋頓、難樓、蘇僕延、烏延、普富盧、國淵、太史慈、牽招等一干文武都在列。

“諸位,涿郡傳來訊息,鎮南將軍起兵南下攻打袁紹,河間郡黑山軍也有異動,唇亡齒寒的道理諸位都懂,本官已經決定,出兵涿郡支援。

閻柔、普富盧、國淵,你三人帶五千步卒留守漁陽,另外再將烏桓突騎第三軍留給爾等,輔助狄長史坐鎮漁陽,一切軍政事務皆由狄長史節制!”

“主公,北方烏桓之患已經平定,漁陽郡不需要這麼多兵馬鎮守,此次南下至關重要,還是將烏桓突騎第三軍也帶上。”

“主公,鎮守漁陽五千步卒已經足矣,我等定會誓死守衛漁陽,城在人在,城丟人亡!”

眼看狄仁傑、閻柔都堅持只留五千步卒鎮守,公孫越想了想,覺得這裡也發生不了什麼意外,即使有意外,薊縣劉虞那裡也能及時支援。

“也罷,那就留下五千步卒守城,如果有任何異動,可以前往烏桓山找大單于慕容恪相助,路過薊縣的時候,我也會給州牧大人去一封信。

普富盧統領烏桓突騎第三軍,一同跟隨大軍南下,如果情況萬分緊急,仁杰先生可以將盧院長請出山,有他坐鎮漁陽,定然生不出亂子。”

留狄仁傑、陳群等人坐鎮漁陽之後,公孫越這才安排出兵之事,這次南下要同時應對袁紹和黑山軍,事關重大需要傾全郡之力。

“李存孝、狄青、辛棄疾、烏延,你們率虎豹騎先行南下,虎豹騎全軍由狄青節制,若是讓本將軍知道你們不聽號令,回來我定然讓你們吃不了兜著走!”

公孫越這句話主要是說給李存孝聽,看著公孫越警告的眼神,李存孝只得立下軍令狀。

“主公,末將定然謹遵狄將軍的排程!”

“我等定謹遵狄將軍排程!”

“好,你們即刻埋鍋造飯,帶好必備的乾糧,兩個時辰後出發。

到了涿郡之後,你們只需在一旁策應,正面對敵的任務交給鎮南將軍,切記不可逞騎兵之銳衝擊冀州步卒。

情報已經給你們看過,袁紹手下大將麴義精通羌人戰法,而他率領的八百先登死士尤為驍銳,配合袁紹手下的弓弩兵,那將是輕騎兵的噩夢!”

“虎豹騎是主公的寶貝,末將定然謹慎使用,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投入戰場,也儘量不引起鎮南將軍誤會!”

眼看狄青明白自己的意思,公孫越對他的悟性非常滿意,虎豹騎是真正的精銳,“虎騎”更是配備了剛剛生產出來的五矢連弩,馬上衝擊的殺傷力也更大。

“韓擒虎、牽招、秦瓊、難樓,你們帶領幽武卒第一軍和烏桓突騎第二軍為後軍,將這幾個月研製出來的神臂弓、三弓床弩和回回炮全部帶上,箭矢能帶多少就帶多少,不要捨不得消耗!”

“是,主公!”

雖然只有短短几個月,但韓擒虎的能力已經得到諸將認可,以裨將軍的身份統領幽武卒第一軍,只待建立功勳便可提拔。

“岳雲、典韋、蹋頓、太史慈、蘇僕延、普富盧,你們統領烏桓突騎第一軍和第三軍,軍師將軍隨本將軍作為中軍,三日之後出發,都下去準備吧!”

“是,主公!”

一眾文武很快離開了太守府,各自為出兵做準備,剛才還熱鬧無比的太守府,轉眼變得空空蕩蕩,只剩下了典韋和太史慈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