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勢力暴漲,返回薊縣(第2/2頁)
章節報錯
接下來的事情便簡單了很多,公孫範代表公孫瓚前來,帶走了八千烏桓突騎和兩萬匹戰馬,當然他帶走的烏桓突騎,只是一般的精銳而已。
也不知道公孫範是忘了,還是有意為之,他當初帶來的一千幽州騎兵和五百白馬義從,一個也沒帶回去,雖然不少死在戰場上,但仍然活下來數百人,倒是解了燃眉之急。
公孫越將一千人撒了出去,分別安置在岳雲、秦瓊和蹋頓統領的烏桓突騎中,以此達到加強軍隊控制的目的。
剩下的老班底,則分佈在虎豹騎之中,擔任什長、隊長、百夫長等基礎軍官職務,將兩萬兵馬牢牢控制在手中。
一個月之後,整軍初步完成,公孫越帶著兩萬騎兵,離開烏桓山經上谷郡沮陽縣,返回到了薊縣。
當初那些留在沮陽縣的傷兵,還能效命行伍的則各歸隊伍,不能繼續征戰沙場的則被厚待,在沮陽縣城度過餘生。
經過一個多月相處,蹋頓等人對李存孝、岳雲、典韋、秦瓊和狄青的勇武認識愈發深刻,也越發明白當初輸得不冤,心悅誠服適應自己的新身份。
當然李存孝等人神勇無敵的印象,同樣留在那些留守的烏桓人腦海之中,又有慕容恪擔任新的烏桓大單于,烏桓屢屢入侵的邊患總算得到徹底解決。
在返回薊縣的途中,看著身後黑壓壓的兩萬騎兵,雖然過了一個多月,公孫越仍然有些不敢相信。
從薊縣出發時,真正的兵馬只有一千五百人,如今歸來翻了十幾倍,威名也已經在各州之中傳播開去。
“主公,得知你們大勝烏桓,州牧大人十分高興,已經具表向朝廷請功,想來要不了多久,封賞便會到達幽州。
州牧大人聽了你對烏桓人的安置辦法之後,直接拍案叫絕,聽說這次給將軍請求的職位封賞中,就有護烏桓校尉一職。”
“文傑、仁杰,那我大哥呢,州牧大人給他請了什麼封賞?”
薊縣城外的大營之中,公孫越正在和陳平與狄仁傑商議,瞭解這段時間薊縣的情況變化。
“主公,州牧大人一向與公孫伯圭將軍不合,尤其是在對待烏桓人的態度之上,州牧大人主張懷柔,公孫伯圭將軍主張武力鎮壓。
如今烏桓問題得以解決,州牧大人有了更好選擇,自然將公孫伯圭將軍調離了幽北。
不過州牧大人也沒有虧欠公孫伯圭將軍,具表向朝廷請封其為涿郡太守、鎮南將軍,想來公孫伯圭將軍對新職務應該沒有什麼好挑剔的。”
聽完狄仁傑的講述,公孫越對劉虞的重視又提了幾分,為了將公孫瓚調離幽北,他還真是捨得。
涿郡是幽州人口第一大郡,又是幽州的南面門戶,鎮南將軍乃是重號將軍,可以說是連升三級,畢竟以前公孫瓚的度遼將軍只是雜號將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