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陽和新進來的幾位高管互相認識後,就開始了今天的會議。

由陳威來主持:“各位,咱們公司發展至今日,也算是小有成就,下載咱們打車APP軟體的顧客,有了數百萬人,註冊平安出行的司機也有十幾萬人,咱們平臺的收入,也在逐步增加。

但是隨著咱們的規模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問題都暴露了出來。

尤其是司機的收入得不到保障,雖然平安打車吸引了許多青年投身於網上預約司機行業,激發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高漲熱情。

然而“平安熱”後,許多青年冷靜思考發現,沒日沒夜的忙碌,結果投放與產出並非理想。

接的單多,跑的路遠並非賺錢。

即使部分平安司機賺到一點兒錢,那也只是屈指可數的辛苦錢。

至於原因,我總結了有以下幾點:一,乘客隨意取消訂單,增加了平安司機的運營成本。

平安司機在訂單指派模式下,司機接到訂單後未到達乘客所在地前,乘客遇到其他計程車可隨意取消訂單,導致平安司機每天空載執行時間過長,加大了平安司機運營成本。

二,乘客目的地過近或偏運稀釋了平安司機的利潤。

就好比,排量為1.8L的平安車司機晚上七點半接到一個指派訂單,乘客要到達的目的地距離車輛接單時的距離約50公里,按國道行駛,中途行駛了一小段高速。

到達目的地後,軟體計費顯示收入108元。

該車百公里綜合油耗在9.6L,按目前5.7元/升的油價,油費需要24.51元,高速費15元(因為事先司機未預料到客戶要上高速度,中途再與客戶談高速費用問題會導致不愉快同時,乘客單人乘坐這遠的里程費用本身就高,乘駕雙方都是無賴,所以平安車司機只好忍著,吃虧也要強裝笑臉做好服務),平安公司提成約30元。

此趟為單程,返程又花油費需要24.50元,司機此單毛利收入為約14元。

如果加上車輛損耗,司機用了近2小時的時間換來的確是保本或虧本的送客戶。

二,平安司機不能延途自主接單,造成浪費資源。

平安司機只能透過手機軟體接單,高峰期平安司機沿途看到很多人等計程車,沒車坐,但平安車因沒有車載的聯網計價器和平安車輛識別標示,或者平安軟體沒有自主接單功能而無法接單,有錢而不能賺,浪費了資源,增加了運營成本。

而各城市原出租公司計程車,具備這一功能,可接平安訂單,又可路途自主接人,大大接升了他們的收入。

三,乘客延遲付款或不付款,司機和平安打車企業無有效控制措施。

等等問題,我全部做了個APP文件,並列印出來了,你們可以看看,咱們再一起探討。”

陳威說完,就給再坐的每個人發了一份檔案。

李義陽看了看,發現上面的問題還真不少,這光是羅列出來的就有十多條。

大概十幾分鍾,所有人都看完了。

其實目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司機的收入問題,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才能將這個行業做大做強。

因為司機才是一線人員,他們就像是金字塔下的最底層,沒有他們,就不會有最高層。

“各位,你們都有什麼解決辦法嗎?”

陳威問。

其中一人道:“我們可以加大平臺給司機的優惠力度,給他們獎勵制度。

每天接了多少單,就額外給他們發放多少錢的獎勵。”

“除了這個,咱們還可以讓司機推薦別人註冊司機,讓更多的人加入咱們的平臺,推薦的人,咱們也可以進行獎勵制。”

“你們呢?”

陳威看向了另外幾人!

一個叫湯群的人道:“他們說的也不失為一個辦法,但是咱們使用咱們平臺打車的顧客,還是太少了。

咱們一定要增加曝光率,我覺得可以讓營運的人,去和各大平臺的人進行合作,將咱們的App放在他們的主頁上,類似於微信這種,或者是手機裡自帶的App,這樣才會有更多的人,知道咱們這個網上打車軟體,並且使用。”

他說完,李義陽贊同的點了點頭:“這確實是一個很有效率的辦法,只是咱們前期的市場還不是很大,進行這樣的合作,咱們會入不敷出。”

“那李老闆有什麼好的想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