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館長立馬神氣道:“無論從玉帶板的樣式,還有上面的紋理來看,它就是宋代的官家之物。”

其他人附和的點頭:“確實,這玉帶板的樣式,就是宋代時期最為常見的圖形。

還有這紋理,都是當時比較鼎盛的製作流程。”

“我一個外地的客戶,家裡就曾收藏過宋代的玉帶板,與這個雖然有點差距。

但無論神韻還是輪廓來看,無疑就是宋代的產物。”

一時間,所有人都站向了餘館長這邊。

他們也是對事不對人。

楊振雄看到這場景,很是得意:“怎麼樣,你還有什麼好說的嗎?”

然而李義陽依舊鎮定自若,他道:“可否將你的玉帶板給我看一眼。”

“行啊,我倒要看看你能說出什麼花樣來。”說罷,楊振雄就講他手裡的玉帶板遞給了李義陽。

李義陽接過後,看了幾眼道:“古玉珍貴,價值連城。

所謂“黃金有價玉無價”,真品古玉難求,於是仿造成風。

像唐宋就曾仿製古玉,明清繼往開來,仿品巨增。

所以款式也好,紋理也罷,這都是可以模仿的。

就好比一幅畫,有些人臨摹的就可以以假亂真,但玉卻騙不了人。

不知各位有沒有聽過一句話:玉生包漿,年代越久,包漿就越厚。

這也是鑑定玉的年份,一個重要途徑。

古玉面向外側的表面有一層比較均勻的包漿,尤其是手摸不到的地方、玉表細而深陰線內、玉表傷殘處,都有一層濃厚的包漿。

且各處的包漿程度趨於一致。

但楊老闆拍下來的玉帶板,它的包漿並不是很厚重,而且各種的包漿淺表不一。

如果這真是宋代時期的玉,絕對不會是這樣的包漿,所以它並不是宋代的玉帶板,而是明代按照宋代樣式高仿的。”

李義陽說完,便將玉還給了楊振雄。

現場所有的人,都被李義陽的這一番話給深深的折服了。

能說出這麼多的專業術語,怎麼可能會是門外漢呢!

現在他們也終於能接受,機關盒子會被他給拍下來。33

並不是真的運氣好,而是人家有真才實學。

不像這位餘館長,一直在那賣弄他的學識,欺騙他們不懂這行的專業性。

一旦真材實料的比,他就什麼都不懂。

餘館長內心雖然也很震驚李義陽能說出這麼多年門道來,但自古以來,古物真假難辨,不是誰說的多,誰就是真理。

他冷笑道:“李先生真是好口才,你並不是專業的鑑定師,所以你鑑定出來的東西,是不具有權威性的。”

“我李哥早就說了他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你倒是專家,怎麼你就說不出這麼多的門門道道來?”

陳博一句話,賭的餘館長啞口無言。

楊振雄更是氣的臉色鐵青,如果這真的是明代仿製的,那他就買虧了。

可他還抱著最後一絲希望,畢竟就像餘館長說的那樣,李義陽並不是這行的專業人士,他說的沒有權威性。

就在這時,人群中響起了一道明亮的掌聲:“厲害,這位先生真是博古通今,實在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