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御來到後殿時,庚王趙準已提前來到這裡,不久後唐家、孟家、西門家也陸續來人。唐恂雖然古稀之齡,可依然精神矍鑠,而孟丹青和西門真森與唐振年紀相仿,精力充沛,神氣昂揚。

一群坐在一起,商量軍務。安南國突然派遣秘使來到大梁,希望與梁朝合作,南北兩路夾擊,幹掉蜀漢,到時以成都府為界劃分疆域。那使者還說,誰先攻入成都,誰就佔有此城。

曹玉簪剛介紹完情況,西門真森就說南晉沿江陳兵百萬,此時虎賁軍絕不能撤離。

孟丹青說可以出兵,但要搞清楚安南國的決心,小心他們使詐,我們這邊開打,他們那邊坐收漁翁之利。孟相還說,要打也是唐家先打,而這就要看唐家在長安道稅改程序,如果在二三月份能穩定大局,可以再議是否出兵。

唐恂沉聲道:稅改比想象得艱難,估計不會很快完成。即便完成,也要先收回河西,否則身後就有敵人,又如何攻打蜀漢?

這時西門真森說:“會不會有這種可能,本來這是南晉的一計。南晉與安南勾結,派遣使者來勾引我朝攻打蜀漢,而南晉卻趁虛渡江來打我們。如果是那樣的話,我們可就被人耍得團團轉嘍。”

曹玉簪道:“確實是這樣,安南不聯合距離更近的南晉,卻來找我們,恐怕圖謀不軌……”

曹玉簪也不想打,可她沒有兵權,說話不算。而玄甲軍兵權在康王和賢王手裡,如今康王、賢王不出門,就由庚王趙準和秦王趙御代替。

這次開會,由於距離稍遠,趙準還沒得到康王授意。但蘇御卻得到了賢王的授意:不打。

現在的情況是,西門氏不想打仗,唐氏想打河西而不想打蜀漢,而孟家肯出兵卻不想當先鋒。而且孟相對安南國的誠意表示懷疑,擔心安南國是在利用梁朝。

他們每個人的話,都在權衡自己的利益,而不是真正不出兵的理由。真的想打,當年曹操不也是丟下後方,向孫劉聯軍發起戰爭麼。

而曹玉簪也不想打這一仗,她的目標和唐氏一致,她想先打通河西走廊,把安西大將舅舅閔悅接回來。

這時蘇御正色說:“兵者大事,關乎存亡,不能盲目下定結論。不如先把這事放一放。啟動派往南晉的細作打聽打聽,南晉是否有開戰的意思。我們也可以派遣秘使去安南國看一看,看看他們到底準備了多少兵,能不能打硬仗。另外這件事的最終決定,還是要看長安道稅改的情況,絕不能在長安道尚不穩定之時讓唐家出兵去打仗,否則首尾難顧,自亂陣腳。”

曹玉簪道:“那就先將安南秘使留下,待安國公回朝,再作商議。”

眾人點頭,滿意散去,唯有庚王趙準默默坐在那裡,蘇御本打算離開,卻被趙準一把拉住:“弟先彆著急走。”

別人都走了,只剩下曹玉簪還在後殿,看樣子她不打算走,而趙準也不瞞著她,直接說道:“我不管你們怎麼爭,我只希望儘快把兵權穩定下來。不能再讓他們(康王、賢王)這樣耗下去了。

……你們把一些費事的摺子都丟給我,我比你們看得清楚,現在大梁朝遍地都是貪官,而那些貪官為什麼貪,而且還治不得?根源還是在康、賢二王。他們要錢,武裝軍隊,可最後不是為了開疆拓土,而是內鬥。再這樣下去,梁朝就垮啦……

……本來去年是個豐收年,可關內道、河東道依然餓殍遍野,再這樣下去,百姓遲早要造反。其實去年已經有造反的苗頭,只是剛剛經歷過土地稅改,讓他們看到了希望。可現在給他們加如此重稅,他們有地又能如何?

……別說荒年,就是豐年,也不能保證吃飽,賣兒賣女的大有人在,遍地都是人販子。這樣的國家,再有能耐的‘相國’也治理不好。

……為何西門家和孟家富?除了因為荊州和淮南暖和,稻麥多熟以外,還是他們的政策好。許多百姓拖家帶口趕往那邊,他們的人口越來越多。而那些人,都是被我們給趕過去的,相當於我們拱手相讓。”

蘇御覺得,趙準在兩年沉浮當中變化非常大。而他的話也觸動蘇御,於是與曹玉簪商量,如何給百姓減負。

如果單方面給一個王減少收益,肯定行不通,可如果賢王和康王同時降低收入,反而他們都能接受。而趙準和趙御負責分別勸說二王,就能把事情辦成。

……

當減稅的訊息全國散開的時候,百姓歡欣鼓舞、奔走相告、喜極而泣,去各府衙門前敲鑼打鼓慶祝,歌頌曹太后母儀天下,高呼活菩薩降世,據說還有人給曹玉簪塑造金身,建曹娘娘廟。

這好處怎麼能全讓曹玉簪佔了去?

京城四大紙媒之一的《唐賢社》第一個站出來說不,重施筆墨,宣揚秦王功德。不久後《帝都文社》也站出來,為庚王趙準歌功頌德。

可他們的行動還是遲了些,到底是讓曹玉簪搶得先機,樂得大腦袋亂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