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五章 監軍趙豐(第1/2頁)
章節報錯
已是冬月,戶部開始準備“臘賜”之物。所謂“臘賜”就是年終獎,據說從漢代就有。
獎品並不複雜,無非就是錢、糧、牛肉等。當然,根據官員的級別不同,有著不同的待遇。比如三公、諸親王、五大將,在臘日那天會發錢20萬,牛肉200斤,粳米二百斛。
在蘇御看來粳米就是大米,而二百斛差不多是兩萬多斤。
當然,這只是高官的待遇。梁朝這麼窮,而那麼多小官兒朝廷是顧不過來的。
而且曹玉簪還要按照前朝肅宗在平定安史之亂之後的標準發放“臘賜”,比如當年唐肅宗賞賜大詩人杜甫,就送了兩個小盒子,一個盒子裡裝的是口脂面藥,另外一個盒子裡裝的是翠管銀罌。
口脂面藥就是唇膏和麵霜,翠管銀罌就是專門用來盛放口脂面藥的容器。
這可不是曹玉簪胡說八道,而是正史記載的,而且還有詩為證,正是杜甫自己寫的《臘日》,其中最後一句便是:“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唐肅宗這麼摳嗎?是不是針對杜甫?
這還真不是搞針對,而是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力大衰,口脂面藥是年終獎的標配,有時也給配上點頭膏和澡豆。
而梁朝現在的情況,與唐肅宗時期也差不太多。安史之亂打了八年,梁朝抗胡打了十年,雖然戰爭過去兩年,但還是很窮。
既然朝廷管不過來那麼多人,各衙門老大就會給下屬們準備些臘賜之物,而蘇御當然也不會閒著。
用老黃的話說:咱家少爺現在是親王,是有自己派系的人,秦王派。
這日蘇御去軒轅關開會,帶去好些錢,還帶來一千斤牛肉。幸虧蘇御下手快,否則牛肉可不是很容易弄到的。當然,這些東西用不著攝政王親自去弄,戶部那麼多大大小小的官員,隨便敲打敲打就有了。
但錢是蘇御自己的。
蘇御當然不會甘願掏自己腰包,只是用來應急而已。心裡有一筆賬,將來稅改實施的時候,一準會翻倍撈回。而此時安國公正打算帶著計劃書去長安。不久後蘇御可能也要去長安,參與到稅改當中,並不斷完善稅改計劃。
這次稅改,本質上還是對中小士族的一次壓榨。這是很危險的,搞不好就會爆發動亂。否則唐振也不必親自跑去長安坐鎮。
“第四師督糧官邱垚,叩見殿下!”
“不必多禮,坐。”
會議結束,邱垚私下來見蘇御。
軒轅關沒什麼像樣的建築,關口看起來都破破爛爛的,蘇御就在門樓開會,隨後單獨接見各位將軍。
第一個單獨見面的並不是邱垚,而是第四師監軍,賢王孫子趙豐。這小夥子本來長得白白淨淨的,可是經過一個月的山區軍旅生活,看起來粗糙了許多。
與他交談,沒談出什麼內容來,而他本身也是在熟悉軍旅。
從他的表現來看,就像一個剛參加工作的實習生,直接擔任高官,他有些不知所措。不過他經常回城找爺爺取經,老謀深算的賢王估計會傳授他很多東西吧。
“按照殿下的要求,卑職已在所有團級部署特務小組。下一步還要深化,一直到營級,保證把各級監軍統統架空,或爭取各監軍加入到特務隊伍中來。”
邱垚每次見蘇御,都會準備一大兜子檔案,隨時拿給親王殿下過目。
蘇御翻看特務名冊,點頭道:“很好。潤山有功。”
邱垚,字潤山。
“為殿下辦事,不求有功,只求殿下早日榮登大寶!”
“這話可不能亂講。”蘇御微指窗外,趙豐正坐在遠處觀山景:“雖然賢王支援過我,但不代表永遠支援。大家都說賢王身體不妙,恐不長久,但這不是絕對的。賢王還不到七十歲,怎知不能再活十年?十年會有很多事發生,我們不可大意。而我一直表現得對皇位沒有熱情,這也是自保的一招。”
“卑職明白。”邱垚謹慎而恭敬地道:“剛才卑職失言了。”
像邱垚這種思維縝密的人,突然冒出剛才那樣的話,他可不是什麼失言,而是一種試探。他想試探蘇御到底有沒有大志。而蘇御給了他一個充滿幻想空間的回答。
……
第四師有一個完整的師部,大約一千人,中郎將部有四百人,其中包括衛隊,和文職秘書郎。雖然蘇御平時不在這裡,但那些人也閒不著。蘇御每七天來一次,會給他們制定一些工作計劃,還要檢查他們的工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