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準備一下,秦王要親自給小郡主選書童。”

“這點小事,要親自來?”

“可不,秦王最寵閨女了。”

秦王去林家和王家,給小郡主趙糖酥選書童婢。

看得出秦王對這件事很重視,林王兩家也重視起來,甚至把嫡親姑娘都領到秦王面前。這可是不常見的。比如王珣、林婉、王秀、陳琦她們雖然都管老太太叫娘,其實她們不是老太太生的,都是些丫生的。丫鬟生丫鬟,這才符合梁朝人的傳統觀念。

這些女娃年齡都在五到八歲之間,秦王與她們挨個聊天。

那麼小的孩子,有什麼好聊的?

誠然,也能聊。而且相對來說孩子更認真,更誠實。

在聊天過程中,蘇御發現家族性格在這幫孩子身上也有體現。比如王家送來的九個小姑娘,其中有兩個,反應快,思路單一,性子急,是非觀重,這就很像王珣。

秦王此次選婢,還帶著老貂寺胡榮,讓老貂寺給孩子把脈摸骨。當出現二選一,三選一的時候,就憑孩子的練武天賦來決定選哪個。

秦王在王家遴選時,王珣抽空過來看了一眼。直到秦王把王操天的庶侄女王蘿花領走,她還留在王家。她會在王家說什麼,蘇御不是很清楚,估摸著就是在老太太面前說些邀功的話吧。

隨後秦王又去到隔壁林家。剛見到一群小姑娘,秦王就哈哈大笑。因為林家姑娘的特點更加明顯,或許與林家老太太對孩子的管理有關,一群小丫頭統統都是標準的雙丸子童子髻。林家姑娘大眼睛,寬腦門,一群小傢伙站在一起,看起來虎頭虎腦,看著就讓人喜歡。

另外蘇御發現林家姑娘特別適當貼身婢,雖然還這麼小,但已經體現出性情溫順,心性聰慧,樂於助人的一面。

還是老辦法,先談話,再選根骨,最後選來的是林崇陽的遠親侄女,也是林婉、林娟的遠親侄女,林韭花。

或許是巧合,也因為梁朝人對女兒的名字都比較隨便,選了兩個“菜花”回來。

蘇御把她們引到趙糖酥身前,打算給她們改名。

蘇御突發奇想,讓坐在榻上的趙糖酥給她們改名,趙糖酥看了看她們,指著王蘿花說:她叫大嘴;又指著林菜花說:她叫大眼。

蘇御哈哈大笑,給王蘿花改名王追,林韭花改名林妍。

從此小郡主就不孤單了。

這時蘇御突然發現,趙糖酥深受唐靈兒影響,她還是個不到兩週歲的孩子,就已經開始學她母親的樣子端起了架子。

以前沒有婢女的時候,沒感覺她端架子,如今有了兩個婢女,她就變樣了。大嘴猴也不抱了,兩隻小手掐在一起,端端正正坐在那裡。

秦王心中暗暗感嘆,真是遺傳,這麼小,骨子裡的東西就被喚醒了……

王妃問秦王,為何不給趙禎選婢女?

秦王說,有甄巧巧伺候他,足夠了。

顯然秦王沒說實話。

……

那日蘇御問王珣,燒掉的是什麼信?

當時王珣感覺很為難,後來她決定不回答。她還因為錯過選郡主書童的機會而感到難過,急得哭鼻子。

秦王對她的表現很滿意。因為她對王妃的忠誠而誇讚她,還答應她去王家遴選。

王珣頗受感動,可這時她的一句話卻暴露了信中的內容。她先是提醒秦王,不要在外面拈花惹草,小心染病。

蘇御問:你憑什麼這樣講話?

王珣道:就差把人送上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