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零一章 暴亂(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曹玉簪的催促下,孟氏和西門氏核心人物紛紛離京,趕往藩屬之地進行大刀闊斧的經濟改革。而曹玉簪的催促辦法就是表揚唐氏,盯著孟氏,罵西門氏。
人有臉樹有皮,天天在朝堂上捱罵,即便是老彈簧西門真森也扛不住。
不久後淮南道傳來訊息, 西門氏就好像是在報復誰似的,真的同時展開土地和商業稅改。這或許正是曹玉簪希望看到的,可卻引發了超大規模的暴動。
十五萬虎賁軍抽調一半去鎮壓叛亂,此時淮南道已打成一鍋粥。不過也有好訊息傳來,窮苦百姓支援稅改,這讓西門氏有底氣打贏這一仗。而且無形中增加了西門氏在淮南道的威望。
地方士族一邊打, 一邊偷渡長江,形成衣冠南渡的壯觀景象。
當然虎賁軍不會饒了他們,沿江攔截, 偷渡者絕大部分都被拿下,少部分衝破防線,向江南而去。
當他們跨越江中心時,見梁朝艦船不再追趕,他們手舞足蹈彈冠相慶,劫後餘生的高呼:離開該死的梁朝,去“自由、公平、偉大”的南晉。
他們帶著大量錢財南渡,這對南晉是一件好事。可悲哀的是,那幫人還沒等到南晉土地上,就被南晉東路軍以“流竄水匪”為名剿滅。他們的錢財被東路軍收去,而他們的屍體被送到金陵城,向皇帝司馬衷邀功。
士族一看南渡的路被堵死,紛紛向北逃,離開西門氏管轄的淮南道,趕往山東道、河南道等地。
由於大規模流民出現, 引發各地士族警惕,他們認為這次商業稅改會與土地稅改一樣蔓延全國。結果還沒等曹玉簪對中原五道稅改, 中原五道已開始出現暴動。而且他們發展勢頭勁猛, 等朝廷接到訊息時,有的地方武裝已經高達千人。
玄甲軍立刻做出反應,衝殺而去,刀砍斧剁。用曹玉簪的話說:不給聚眾者任何談判條件,直接殺斃。
“世間總是刁民多。”
曹玉簪端坐大殿,鏗鏘道:“母儀天下,但不可能母儀刁民。張貼皇榜,佈告天下。但凡參與聚眾者,剝奪他們的土地。而且三代之內皆是刁民,不允許參加科舉、不允許貸款、不允許擔任公職,縣裡雜役也不行。從此他們和他們的子孫,沒有擊鼓伸冤的權力,剝奪報案權三代。”
大家都說曹太后餿主意多,不過曹玉簪的高明之處在於她從不把路封死。
她還強調說,在八月十五之前,若能主動退出聚眾隊伍,就可以既往不咎;若能檢舉揭發,將獲得獎金;若干掉聚眾者首領,將獲得高額獎金,並敕封勳爵,而且是世襲三代的勳爵。
曹玉簪的辦法果然奏效,不久後就瓦解了七八個地方武裝,有人把聚眾首領的頭顱送到京城,邀功領賞。
結果其中大部分被京兆府拿下,送往燕雲邊塞。說是勳爵,其實是去當奴役兵,連百夫長都能決定他們的生死。
曹玉簪這樣辦事很不地道,要是被人知道,誰還會再相信朝廷呢?
於是曹玉簪展開鋪天蓋地的宣傳工作,大造輿論。安排一些人去當地表演,騎著高頭大馬,戴著大紅花,舉著“皇封勳爵”的標語,一路走,一路高呼“曹太后母儀天下,把百姓當家人看,最講信譽,值得信賴,家人們跟我一起高呼九千歲!”
百姓們也不知那騎大馬戴紅花的人是誰,只知道他幹掉了聚眾首領,把腦袋送去朝廷,就獲得如此好的待遇。
三世勳爵,從此吃喝不愁,去縣裡告狀都不用給縣太爺下跪,真個羨煞旁人。
俺身邊怎沒個匪首,否則咱家拿起菜刀剁了他,也混個勳爵噹噹。
光耀門楣,娶仨媳婦。
……
大風呼嘯,瓢潑大雨,好似天河奔流而下,澆到棚頂發出轟隆隆的響聲。
雨勢驚人,引得秦王夫婦心中不安。
秦王擔暴雨導致河水暴漲,黃河決堤,糧食絕收,百姓流離失所,災民遍地;而郡主擔心清化坊遭災,尤其是她新收的幾船糧食。
也不知這短時間內,糧倉是否已把米存入倉庫。
望瓢潑大雨,郡主不忍心安排奴才,可這時王珣主動請纓,冒雨跑去查探。
王珣剛出門,油紙傘就被狂風驟雨扯碎,她乾脆丟掉傘,落湯雞似的衝去西大倉。可這場雨就好像開玩笑似的,錦衣婢狼狽不堪地跑到西大倉,雨就停了。正好被一群工人看見,有人呲牙鬨笑。
“笑你嗎個頭笑!不趕緊去幹活,杵在這裡幹什麼?找打啊!”
蘇御不止一次說老黃,成天說髒話,一準把孩子帶壞。
蘇御口中的“孩子”二字,只是個代名詞,不單單指年齡上的小孩。
看,從不罵人王珣也開始罵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