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三六章 二鐵蛋(第2/2頁)
章節報錯
要說孔祥這小子也真是作死,就因為他膽大包天,蘇御很擔心二鐵蛋將來也是這個德行。脾氣和膽子一樣大,說殺人就殺人,說挖墳就挖墳,只圖一時爽,不計後果。那可就不好管了。
既然不能問西門婉婷,那就去找唐靈兒聊聊,可是聊了半天,也沒聊出什麼關鍵。唐家是西北軍閥,西門氏是淮南軍閥,兩地相隔數千裡,風俗習慣大有不同。
唐靈兒說,唐家幾代國公下葬,都不會陪葬安國公印,只陪葬名印。而安國公的身份,和生前大事,都記錄在墓誌銘上。
後來蘇御又去問孟璨,孟璨說,孟家也不會陪葬荊國公印,覺得那樣不吉利。
「哪有陪葬世爵印的。若是漸降的爵位,那倒是沒什麼,可這世襲罔替的爵印,一旦下葬就覺得不妥。」
聽孟璨一言,蘇御眉毛一挑。
光天化日,孔祥帶著二百人當街打死韓韋,那可是一條人命,引發輿情,許多報社也有報導,想隱瞞是不可能的。
說起那殺人案,坊署到達現場的速度不敢恭維,可他們把訊息上報的速度卻是極快的。當永康縣令西門川聽說是孔祥打死韓韋,他不怒反笑,覺得孝敬秦王的機會來了。
「……庚王府被抄後,有些人曾去探望庚王。後來庚王恢復身份,那幫人都得到不少好處。可這其中卻沒有韓韋……」
西門川手持卷宗,低聲唸叨。
師爺端來茶水:「韓韋覺得,這次庚王一定是起不來了。可他沒想到,庚王剛被抄家,康王就倒臺。這時韓韋故技重施,想跑去庚王面前哭一場,可據說庚王根本就不肯見他。」
西門川放下卷宗,端起茶杯吹了吹:「既然如此,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呢,呵呵。」
若韓韋還是庚王府的人,西門川會覺得難辦些,畢竟此時庚王千歲相當於一個沒有兵權的「弱相」。雖然弱,但畢竟還是有些權力的。庚王要想治西門川,也只是一紙文書的事。
可現在韓韋已經不是庚王的人,那他就是一塊臭肉。現在的他,也就是韓氏財閥的一個遠親。西門川還故意等了幾天,韓家也沒派人來為韓韋喊冤。這時西門川就知道這件事應該怎麼辦了。
西門川給這案子定義為「挑釁互毆」,是韓韋挑釁孔祥,毆打孔祥,導致孔祥反擊。那麼孔祥的罪就小了很多,他的情況屬於防衛過當,致人死命。
這期間,孔家老管家齊琿曾來拜訪西門川,自然不會空手來。
最後西門川隨便抓個小偷扔進監獄。就說孔少爺當時只是下令還擊,並沒說要打死人,是孔家的小廝失手將韓韋打死,與孔少無關。
隨後案件卷宗送到御史臺,御史臺一名年輕審案主管覺得此案疑點重重,於是發回重審。西門川大筆一揮,附信一封,將卷宗直接送到御史中丞王恬手裡。信中寫明,孔祥是為秦王義子,也是小舅子。
隨後御史臺把卷宗和信一起送到刑部稽核。刑部左侍郎是秦王新任命的人,侍郎大人把那封信燒掉,卷宗直接入庫。
然後這案子就這樣結束了。
其實這些環節,秦王並不一定
都知道。但這些事辦得就是這樣順利。
從古至今都是如此,除非有派系紛爭,否則權貴辦事,從來都是很順利的。他們不會碰到「事難辦,臉難看,話難聽」的情況。
有些一品大員、封疆大吏,他們本身可能不是很壞,但他們的親戚不省心,沒少給他們找麻煩。坑爹、坑舅、坑叔、坑姐夫、坑各種親戚的人,不勝列舉。
由於這案子到刑部侍郎手裡就結束,所以秦王差點把這件事給忘了。直到家裡小丫鬟低聲嘀咕「帶來煞氣」的事,蘇御才想起來。於是要求刑部把卷宗調出來,秦王要親自重審,結果改為斬立決。
就在西市砍的。
面對無數百姓,監斬官高聲宣讀秦王教義: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廣泛認知的公序良俗,決不允許被破壞。時辰已到,斬!
此事一出,各大報社爭相報導。
《唐賢社早報》稱:我朝攝政秦王殿下,清如水明如鏡,英明絕頂,洞察秋毫,社稷之福,蒼生之福。
「爹,您是不是砍錯人了……」
「西門川抓的那個小偷已經流放雲州,被砍頭的是一個死囚牢裡的人。早砍晚砍都是砍,還能省點糧食。」
孔祥眨眨眼,「哦」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