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這八十多歲的老典鞏是怎麼想的,典氏本是清化坊八大族之一。經歷一百餘年,典氏一直都是唐氏門閥的附庸家族。雖然沒有讓所有姓典的都大富大貴,可好歹每一代都會有一個獲得爵位的族長,保證家族不散。

可以說,唐氏對清化坊八大族還是不錯的,可是這位老者一門心思想讓蘇御搞大事,他不止一次勸秦王,帶兵進城,把三門閥在洛陽城裡的人全部幹掉。與三門閥徹底決裂,同時與三門閥開戰,他還稱之為“置死地而後生”。

三門閥的兵加在一起四十五萬,而皇室只有二十萬,若真的同時開戰,玄甲軍三面受敵,必敗無疑。可典鞏卻道,可以讓公孫雄回到燕雲,支援男賈王招兵買馬。同時,引契丹人進關,協助消滅三門閥。

典鞏的說法,被蘇御斷然否決。

蘇御說,無論到什麼時候,也不能引狼入室。否則請神容易送神難。

後來典鞏又建議蘇御,聯合唐氏消滅孟氏和西門氏。

蘇御問典鞏,若拿下天下,趙氏與唐氏如何分?

典鞏說,先滅蜀漢,再滅南晉,待南晉滅亡之際,便是趙唐兩家決戰之時。

……

曹玉簪負責禮部,而梁朝祭天祈雨這種事歸禮部管。小寡婦雖然幹勁兒不如從前,但她還是很樂意為蘇御分擔,她知道這個時候應該“折騰折騰”。

可是她連續請來幾位“高人”,折騰好些日子,一滴雨也沒下。

看來是未能感動天神,於是曹玉簪打算大搞一場,命享爵俸者都來參加本月中旬的祈雨禮。除非杖朝之年,或不在洛陽,或重病在身,否則必須到場。若不來,免除爵位。

同時邀請明德大法師來作法,可大法師卻道,前幾日去賢王府,消耗極大法力,現在的他如同普通百姓,甚至連普通百姓都不如,這時不敢接求雨大任。

明德大法師這幾句話,說得曹玉簪啞口不言,總不能怪罪他把法力浪費在了賢王府。於是就派遣太監,來秦王這裡抱怨幾句。

“娘娘說了,這次要大辦,而禮部倉庫裡的帆布老舊,應該換了,估摸要八十萬錢。王、公、侯、伯禮衣該換新的了,估計一百七十萬;還有天壇磚石腐朽鬆動,禮官上書要求修繕,初步估計,需要徭役千人,錢五百萬……”

“你回去告訴太后,省省吧。”蘇御把一摞檔案丟給曹小寶:“你把這些檔案交給她看看。高溫無雨,必然大災,百姓都開始砸龍王廟了,她還裝什麼糊塗?當務之急,排程各地糧倉,我需要一批御史下去監察排程事務,還哪有錢花在祭祀活動上?十五號那天,讓全體貴族自己準備祭祀服裝,若沒有,隨便穿什麼都行,總之戶部一文錢也沒有。你再告訴太后,我要開一次恩科,這次恩科要快,而且只選年輕人入仕,全體安排到災區,監督糧食工作。否則這樣大規模排程,本來夠吃兩年的糧食,最多還能剩下一年半。環節越多,丟的糧食越多。部門越多,效率越低。”

說著說著,秦王站起身:“建立很多部門,一開始覺得很有必要。可時過境遷,卻從不想著把那些過時的部門去掉,*****比比皆是。”

秦王火氣上來了,敲桌道:“都是一群混蛋在搞鬼,把自家廢物親戚安排進去,白吃皇糧,有的甚至連班都不上,更有甚者,人已經死了,還在冒領月餉。這次選年輕學子入仕,這些問題都要查。他們不是願意尸位素餐嗎?那我就成全他們,讓他們當屍體去。”

氣頭上的話,不可信,蘇御不可能真的因為這種事大規模殺人,按照他一貫的“廢物利用”思想,一定會把那幫人派往邊疆,開墾荒地,或者乾脆去當奴役兵。

不過最近秦王確實有些心氣兒不順,因為這場大災,會導致梁朝糧食嚴重減產,也會讓百姓剛剛萌生的“生娃”意願大大降低,而且一定會餓死一批人。這與遭遇一場戰爭對梁朝的傷害也差不許多。

就說,皇王要想幹成大事業,不可沒有天時。

秦王嬴政,漢武劉徹,哪個不是幾代福廕支撐著?

秦始皇奮六世餘烈,使得天下一統。而漢武帝劉徹,身前有文景之治,文景二帝忍辱負重,積攢厚實家底兒,才有漢武帝開疆擴土的底氣。

反觀梁朝秦王,祖輩留下的是怎樣的爛攤子,好不容易有兩年餘糧,還是兩次稅改之後積攢下來的,結果又遭大災。

據說,隴右地區又開始鬧蝗災,也不知是否會蔓延開來……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