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一零章 中途跑(第2/2頁)
章節報錯
“你們小點聲!”這時霍子珍走了進來,對趙檀道:“我今天聽田敢說,康王是在城西十里驛被人毒死的。大家猜測是太后乾的。因為康王薨了,太后和大興皇帝就不用死了。”
趙檀搖搖頭:“不必猜了,父王的死,這幫人都有責任。那我就一個一個報仇。殺光他們!”
見趙檀執拗,霍子珍改變話鋒:“可是你這樣躲躲藏藏的,憑什麼殺他們啊?正所謂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你不如忍一忍,先恢復你的皇族身份,再想辦法賺錢僱刺客吧。”
其實霍子珍根本就不想讓張之魁把趙檀帶回家來,可是這到底是張家,而不是霍家,他做不得主。
現在,他只感覺趙檀是一個燙手的山芋,無論是騙還是哄,趕緊讓她去投案算了,休要再藏在張家。
若她投案,獲得官府諒解,那麼張家也是無罪的。可如果她不投案,那麼張家可就是窩藏嫌犯。
……
對康王派的清算工作已經進入“中途跑”階段,雖然秦王大打仁慈牌,可還是有許多人不肯再露面。
這是可以理解的,縱觀歷史,出爾反爾的人太多,陷阱圈套比比皆是。有些人擔心秦王是在撒大網。等這幫人都冒出來,秦王突然收網,到時候一個也跑不掉。
顯然,有這樣想法的人是聰明的,但“聰明反被聰明誤”也是這樣產生的。
他們低估了秦王打“仁慈”牌的決心。那些聰明人因此失去恢復原職的機會,反而變成了蠢人;再看那些冒出來的蠢人反而成了明智者,識時務的人。
當然,還有更聰明的人,他們預判到秦王的決心。
所以,這是三個層次的人。最“蠢”的人留了下來,聰明人走了,更聰明的人留下來了。
三個層次的人,分別做出了他們那個層次應該做出的決定。然而誰是對的,誰是錯的,這不由他們決定。而是掌權者。
熟悉蘇御的人都知道,他從來不犯“死心眼”的毛病。當他覺得冒出來的這幫人看著不順眼時,他可能就不仁慈了。
當然,表面工作還是要做的。那些不順眼的人突然暴屍街頭,那應該是一場意外車禍。或者這小子偷別人家媳婦,被活活打死的。值得一提的是,《大梁律》對苟男女懲罰嚴厲。
一旦被捉*在床,真的可以一陣猛打。這樣的法律,在許洛塵看來是極好的,但對歐陽鏡來說簡直是不能容忍的惡法。是什麼樣的人制定出如此艹蛋的法律,歐陽哥哥就是這樣被打爆雙寶的,實在是太可惜了。
“稟秦王,太后勢力名單已統計完成。”
“拿來我看。”
在清算過程中,蘇御發現驚奇一幕,如果把“兵”去掉的話,曹玉簪培養的人比康王的人還要多。
這些年小寡婦苦心經營,明面上有錦衣衛、幾百御史、各部門各地區官員,一眾大內高手,大約有兩千人;
暗地裡有特務組織、九神將“官方”殺手組織、紅黑神教雲州派“民間”殺手組織,還有楚無霸“流氓”團伙等,多達三千人。
難怪她總想著撈錢,感覺給她多少錢都不夠她花。
她經常咒罵親王們是國之巨蛀,其實她比親王花得還多。
康王趙棣花錢,大部分用來養兵。就算沒有趙棣,兵也是要養的。而且康王的兵也在為國效力,他們平叛、抗擊胡人,立下過汗馬功勞。可曹玉簪弄這麼多殺手,她為國家做出什麼貢獻了?
不過,她辛辛苦苦培養的這麼多人,被秦王殿下大筆一揮就弄沒了。
但也並不是一個都沒還給她留,秦王正在研究,如何在文政上給曹玉簪一些權力,但又不能讓她死灰復燃。
特務頭子算計人,辦法是非常多的,曹玉簪想瞞過秦王搞特務,實在是有點難。而且曹玉簪的那些手段,大多是從蘇御這裡學的。
“恢復景行坊軍官學校,是很有必要的。本王繼續兼任校長。學校教員由各部隊選派優秀軍官輪流來當。當一年,換一茬。”
流水的教員,鐵打的校長。秦王殿下真的是要“從娃娃抓起”,但為了不讓張雲龍和趙豐感到不舒服,他的軍校只針對自己的六個半師。
因為此時大家都已經看到“京統特務”的厲害,如果蘇御再往別人隊伍裡送人的,就是一種挑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