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海對董冉說,自己別的能耐沒有,就是膽子大,臉皮厚。

董冉笑了笑,就讓他去外面僱一臺小轎,董冉坐在轎子裡,李成海步行,趕往康王府。

到了康王府,董冉找到師兄周湯,周湯再找趙淵,經過一番盤問,趙淵丟給李成海一塊腰牌,李成海感覺自己一步登天,跪在地上給一群人磕頭。

隨後董冉安排弟子,帶著李成海去學學規矩。

王府第二進院,東廂房裡,周湯輕捋墨髯:“師弟帶這樣一個人過來,是為何意?”

董冉沒直接回答,而是道:“闖秦王府失敗,是我的錯。既然我的辦法行不通,那以後就按照師兄的辦法去做。我知道師兄需要什麼樣的人。”

周湯點頭道:“師弟辦事向來爽快,師兄佩服。不過現在趙淵已回來,有些事還要聽他安排。”

周湯苦笑一聲,又道:“趙淵這次回來,好大的派頭。先把我臭罵一頓,又把趙旻臭罵一頓。而且他又否決了我的計劃,說我的辦法太慢,再過三年也未必覓到一次刺殺秦王的機會。”

董冉苦笑一聲:“我帶李成海過來,就是因為他身上市井氣息重,臉皮厚,而且面生,這樣才容易混到清化坊去。可假如師兄的計劃已被否決,那留著李成海倒是沒什麼用了。”

周湯擺擺手道:“雖然師兄我才薄智淺,可我倒是看得出,那李成海定是個利慾薰心之輩。這小子臉皮夠厚,這樣的人總比那些臉皮薄的人好用些。雖然他這種人不可能去玩命,但要允給他一點好處,他就會是一條好狗。”

值得一提的是,周湯選弟子時,願意選臉皮薄的,因為他喜歡有廉恥心的人當自己的弟子。可當他選一條狗的時候,喜歡選臉皮厚的。

董冉道:“師兄的意思是,一邊執行趙淵的計劃,一遍執行原計劃?”

“是的,我從來就沒打算停止。”周湯站起身,向窗外左右看了看,轉回身道:“張康對我說過,趙淵這種人沒什麼真本事。有他帶頭,不過是個幌子,我們該怎麼做還怎麼做。關鍵是要管用。”

董冉疑惑道:“那康王還用趙淵幹什麼呢?還讓他在我們面前指手畫腳的,著實討厭。”

周湯笑得陰沉:“朝堂鬥爭嘛,康王那麼仁慈的人,怎會用刺殺這等陰險手段呢?如果我們這群‘匪類’直接給康王效力,那可就說不過去了。可假如有一個人替康王買兇殺人,那就怪不到康王頭上嘍。”

周湯嘆了口氣,站起身:“收拾一下吧,準備離開王府。以後我們在北市接頭。”

……

長安郡主府裡鬧出一個大樂子。

誰敢相信,唐靈兒培養兩年的十八個“侄子”當中,竟然有一個女孩。

說起此事原委,還要從頭說起。當初唐靈兒要從家族內部挖潛,讓各公子家舉薦勤勞精明少輩來宵鳳閣效力。唐振這一輩,一共十八個公子,每家一個名額。可是六公子唐雄、十七公子唐延、十八公子唐振家裡沒有選派。

唐雄家兩個兒子,在唐靈兒選人之前就死了一個,剩下的那個兒子繼承伯爵之位,而這位少伯身體一直不好,他當然不能舉薦自己,好好的伯爺不當,去給小姑跑腿。

十七公子唐延家裡,大兒子唐曉已當上大廠協辦,而二兒子又太小,所以就沒來。

唐振家裡更是如此,國公府大公子唐博是不可能來跑腿的,而二公子唐開光今年才剛出生。

唐炯、唐立、唐恂三個老爺子聽說宵鳳閣培養人才,他們三個又分別送來一個孫子。結果就這樣,湊夠十八個人。

他們十八人每日代替唐靈兒去城外檢查唐家各種產業,比如農田、碼頭、造紙、玉石礦、鐵礦等等。十八個侄子還經常出遠門,去全國各地採購便宜原料或精工絲織品、精美陶器等等。

神州人很樂意給人取外號,巷間還有這樣的老話:人無外號不立。

由於十八個侄子在家族經濟事務中參與度越來越高,被廣泛熟知,人們根據他們的性格特點,取外號為“十八叫驢”。

其實這樣的外號之下,一定有人是被冤枉的。

或許只有其中幾個人嗓門特別大,而又喜歡吵吵嚷嚷,但因為他們性格強橫,格外惹人注意,所以就被人定義為“集體性格”。

唐華,唐氏五公子唐劍家庶出“兒子”,自唐劍倒臺後,唐華是五公子府裡唯一混得稍有些人模樣的。“他”也是“十八叫驢”之一,但“他”嗓門並不大,而且是一個很文靜很愛笑的人。

很顯然這個外號與“他”是不符的。

唐華這個人,在蘇御看來更像是賈寶玉那樣的性格,可惜“他”是庶出,不可能有賈寶玉那樣的家庭地位。照比唐劍家獲得伯爵之位的嫡長子唐炫,差距很大。嫡長子只要不惹禍,就是好樣的,而唐華必須努力爭求上進。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