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七八章 南市小巷 王府後院(第1/2頁)
章節報錯
洛河橫穿洛陽城,北岸是萬安縣俗稱洛北,南岸是永康縣俗稱洛南。
洛北,緊挨著皇城的幾個坊,是王公貴族門閥世家的聚集地。
有錢人向權貴靠攏,也在洛北安家落戶,久而久之, 在洛陽城中形成北貴南賤的局面。
可是最近幾年,全國各地的富豪蜂擁而來,餓虎撲食般在洛陽城裡搶購房產。這樣一來,似有打破舊格局之勢。
因為洛北寸土寸金,普通富人已買不起那裡的房子,更何況有些人壓根就不喜歡攀附權貴。他們初來乍到, 就先買些郊坊房子, 留下些錢,以圖後進。
很遺憾,無論什麼年代,“本地人”都有排外的思想。這或許是一種必然結果。而且這不侷限於某地。
城裡的瞧不起鄉下的,大城市的瞧不起小城市的,帝都瞧不起全國。越是小市民,越能體現出這種情緒,他們甚至會給外地人起一些不雅的外號。
尤其是那些沒什麼名望,卻很有錢的人。他們身上缺乏幾代富貴人家燻養出的高貴氣質,一個個嗓門巨大,穿金戴銀,走路搖頭晃腦,嘚嘚瑟瑟。這樣人被土生土長的洛陽人瞧不起,連市井升斗小民也白眼看他們,稱之為暴發戶、土包子。
南市作為洛陽城的地理正中心,處於南北新舊勢力交融之處,魚龍混雜。各行各業, 富貴貧賤,一眼望去盡收眼底。有那揮金如土包養花魁的鉅富公子,也有玩手釧盤核桃的三流少爺。
不過坊間有這樣的傳言:萬般富貴,也不如當官。
哪怕身居陋巷,只要家裡有個品秩老爹,那在街巷裡走動都覺得倍有面子。
李成海就是這樣一個人,年近而立,憑藉老爹是九品坊正,就可以遊手好閒地在街上亂逛。他沒什麼朋友,與左鄰右舍都沒有交際。鄰居瞧不起他,他也瞧不起鄰居。唯一能讓他開口說話的,只有孫家姑娘,因為孫家姑娘長得俊俏。
剛才李成海手端鳥籠路過孫家,孫家小院真的是非常小,只有一跨步的距離,站在大門口,就能聽到他家人在屋說話。如果開著窗的話,看屋裡的人十分真切。
李成海已經站在那裡足有一刻鐘,屋裡終於傳來叫罵之聲:“臭不要臉的不趕緊走,守著門口乾什麼?非要你才行?怎那麼賤了?”
捱了罵, 李成海也不惱,只是嘿嘿一笑, 哼著小曲兒離開,打算去南市最熱鬧的中心街溜達,看看能否買到便宜鳥兒,把籠子裡這隻老鴿哨換掉。
可剛走到巷口,就見到一魁梧大漢捂著胸口走過來,他似乎受了很重的內傷,身邊卻沒人照顧。他蓬頭垢面,一見到託著鳥籠子李成海,他的第一反應不是求助,而是伸出粗糙的大手,爪向李成海的脖子。
李成海年少時也曾練過兩下子,見這人抓過來,而且手上帶著一抹氣,他可不敢怠慢,於是一矮身,一個掃堂腿,踢向那人腳踝。
本以為那人身負重傷,扛不住他這一招,卻不曾想自己的一腳踢過去,感覺踢到了石頭上,疼得李成海慘叫一聲,抱著腳坐在地上,齜牙咧嘴,眼淚含眼圈。
李成海仰頭,破口罵道:“孫賊!有種你別走,俺去找……”
還沒等李成海罵完,那人一頭栽倒在地。
……
孔雀樓的大胖丫鬟,拎著一筐蠟燭送來清風觀。馮瑜玩笑說,你真把我這當道觀了,竟還來送香火供奉。大胖丫鬟杜鵑譏誚道,可不嚒,馮美人長得這般狐妖模樣,就是那狐狸成仙兒了。趕緊供奉上,趕明兒咱也能有好運。
大胖丫鬟這話本無惡意,把蠟燭放下,她就要走。可這話把馮瑜聽得老大不高興的,只是臉上沒表現出來,還送杜鵑出門,並要杜鵑給孔婷帶聲謝謝。這時杜鵑又說,咱家小姐有的是錢,這樣蠟燭全天點著,能點一萬年。這點小錢兒,用不著謝。如果您一定要謝,自個兒去謝,咱不給帶。
蠟燭這東西,在梁朝並不普及,一根細蠟要十個錢左右。粗壯大蜡都是幾十上百一根,平常時候都是在大廟或富貴人家能見到,普通百姓家裡用不起。
長期以來,馮瑜寧願點油燈,也不用蠟燭,除非要提著燈籠出去。可她極少半夜出門。而且,但凡有月光,她也不捨得點燈籠。而孔婷一出手就是一筐,真個豪爽。
“真是氣死了,就顯她家小姐有錢了。就好像我不知道她家小姐有錢似的,一個勁兒提醒我,生怕我忘了似的。”
馮瑜慪氣地坐到小馬紮裡,守著她的菜園子,小白狗趴在她腳旁,懵懂模樣翻著眼皮,不知主人又因為什麼而不高興。
這時李曉捧著果盤走回來。平時,果盤裡放著的是從正房屋裡取來的水果、糕點、瓜子之類的東西。唐靈兒極少吃零食,所以這些東西往往不是正房屋裡剩下的,而是特意出去買的。
唐靈兒沒時間操心這種小事,都是讓小管家唐翡安排。唐翡每日去吉祥小街,專挑時價最低的零食買。各房屋裡奴婢,每日辰時到宵鳳閣一樓去領。
李曉今天端了一盤瓜子回來,問馮瑜,是放外面石桌上,還是放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