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三一章 巧當家(第1/2頁)
章節報錯
早晨,霧氣昭昭,小丫鬟捧著果盤小心翼翼的走路,生怕濃霧中突然闖出一個人。
郡主府裡住著四名小學孩童,蘇小巧、誅邪駿、孔吉、完顏清,他們在書童和劍客陪伴下集體走出大門。
完顏清的眼睛是腫的,因為她夢見秦王哥哥戰死, 驚叫而醒,哭了很久,直到揹著小書包去上學還一邊抹著眼淚。難過之情溢於言表。
完顏清是一個虎頭虎腦的小女孩,有著胡人特徵的圓臉蛋和高而寬厚的肩膀。秦王在家時最喜歡陪著她玩,因為秦王看不得一個離家千里的小姑娘受委屈。
宵鳳閣門前,馬車已備多時, 身穿大紅禮袍的高大白胖郡主才端著架子從濃霧中走來。
郡主高鼻深目,能撐得起這張微胖的臉。不覺得臃腫,反而顯得更有氣度, 更加深沉。明亮鋒利的雙眼,一如往常震懾人心。在她的目光下,側妃奴婢都十分乖巧,無人造次。
有人說秦王妃的氣勢不亞於當年唐皇后。
相貌、身材、脾氣,這姑侄倆像到骨子裡。
難怪一些老人說,見到秦王妃就讓人感到一陣恍惚,似乎見到當年唐皇后。
當上長老,唐靈兒的生活不但沒有變得輕鬆,反而更加忙碌起來。
長老會事務繁雜,要處理與皇室和其他門閥之間的事、清華坊內部的犯罪事件、神策軍中唐氏子孫的安排、長安道唐氏子孫犯罪處罰、長安道經濟、長安道軍倉與清化坊資源分配等等。
最近唐靈兒經常去唐家祠堂後面的藏書閣,翻看唐氏長老才有資格看到的機密檔案資料。這時唐靈兒才發現,當初清化坊出現斷糧事件,與長老會有關。她看到那時長安道軍倉裡還有兩個多月的餘量。
可唐靈兒清晰記得當時唐炯、唐立、唐恂不同意調動。說軍糧少於一月, 再調糧容易引發譁變。云云。
那時唐振不在家, 二老爺唐寧主持長老會, 對於東府的調糧議題默不作聲,他也不會從西府調糧給東府。
其實只要再給唐靈兒一段時間, 就能把鄭州的糧食買來。可長老會沒給唐靈兒這個容錯機會。想來定是有人從中作梗,結合當時情況,定與唐寬有關。看來唐寬因為斷糧事件在家族大會上發難,是早有預謀的結果。
但如今唐寬反而是助力唐靈兒進入長老會的人之一,真是應了那句老話:政*層面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家族長老也有任務分配,唐靈兒分管內部事務,主抓清華坊內唐氏子孫的禮儀法度、經濟財務、家族門風、文武教學、人員安置等。
縱觀歷史,清官多是苛刻的。因為清官的道德水準更高,所以他們眼中不揉沙子,處罰罪犯時下手更狠,完成上級命令更堅決。苛政猛於虎,未必都是貪官幹出來的。當然,並不是說清官不好,只是陳述一個事實。
如果清官同時還是個仁官,才是人們心目中通常意義上的清官。可事實上不是所有清官都是仁慈的,甚至有的人會憤世嫉俗,心藏憤恨。
皇帝從來不怕貪官, 只要別耽誤事就行。但皇帝一定要樹立幾個清官典型,這才顯得本朝剛正開明。比如曹玉簪就是這樣做的。“民御公車”剛出現時, “八大棒”何等威風。還有當初大理寺卿馮釗,因為《履順訪十三伎命案》斬殺皇親,闖下大禍,曹玉簪力排眾議保他不死,原因也在這裡。
本質上皇帝喜歡的是能臣,能替他解決問題的臣。
如果能臣還是清官,當然求之不得,但這樣的人太少,而且清官多剛正驕傲,有時甚至還會教皇帝如何做人,令皇帝不爽。
退而求其次,若是一個有能力而沒有野心的貪官,皇帝也會很喜歡。諸如陳平、和珅。賦予重權,發揮他們的能力。而這幫人,往往會讓皇帝感覺很爽。
蘇御早就發現唐靈兒是個大清官,有“過於苛求”的問題,曾暗勸她一句“不聾不啞不配當家”。示意她適當放寬。唐靈兒結合自己收集督辦罪證的經驗,覺得這句話值得琢磨。
新官上任三把火,唐靈兒根據清華坊人口暴增的情況,要建設一批廉租房。
今日她親自去工地看了看,見到唐府工構大總管唐延愁眉苦臉坐在街口。問他為何發愁,唐延說,房子還沒建完,來找他要房子的人比房子還多。而且各個都是家裡不缺房子的人。
唐延冷笑一聲,自嘲道:“人家都是有後臺的人呀,咱個庶出小子,哪敢得罪。”
聞言,唐靈兒闊目一眯:“都有誰來找你,擬份名單給我。”
唐延想了想,道:“靈兒,我看你還是別要名單了。你挨個去教訓也是沒用。教訓了這個,還有那個,沒完沒了。再說有的人你也不好教訓。唐立家的,怎說也是你的長輩,你能登門去罵嗎?還有唐劍家的,你們本來就有嫌隙,你好意思上門?好幾百人,你罵得過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