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九章 義攘軍(第2/2頁)
章節報錯
曹玉簪點了點頭:“蘇御史,你覺得應該如何佈置?”
“以繁榮經濟為由,放寬漕運和上陽門、建春門的檢查,尤其是早晨的時候,進城車船擁堵嚴重,可以改城門衛檢查為坊署衛檢查。這樣給裕親王提供運送之便。想必他不會錯過這個機會。而此時多派好手盯著三地,另外可以訓練細犬,識別火雷。”
“細犬能識別火雷?”
“早在前朝(唐朝)時,不良人就訓練細犬辦案,屢建奇功。到我朝,金吾衛也有飼養和訓練。細犬嗅覺靈敏,只消嗅一嗅火雷的味道,它便能記住。即便是裝在箱子裡,它也能嗅得出來。”
曹玉簪一笑道:“如若果然是這樣,倒是掃去本宮心中之憂。小寶,你去找姬凌雲要條細犬來,我倒要試試看。”
——
曹玉簪並沒有馬上決定放開城門和漕運,估計她要見識到細犬真的能辨認火雷,才會放心如此安排。另外她還需要挑選一些大內高手來辦這件事。這是一個關鍵環節,一旦選錯了人,一切都泡湯了。
蘇御預測,張密一定想參加。不過他能否被曹玉簪信任,那就不得而知了。
而此時曹聖的作用就更加重要,這麼多年來,曹總監軍身邊培養了一大批親信,此時不用,更待何時。
希望曹玉簪儘快放寬進城約束,否則唐家倉庫的紙可就要賣光了。不過這段時間裡,唐家的紙也不是一點兒沒進來。唐靈兒花錢打點漕運和城門衛署,也算是有點效果。連軍驛的馬車都被唐靈兒調動起來,陸陸續續稀稀拉拉有一些紙運進來。
據估計唐家最少還能再堅持個七八天。只要在這七八天之內曹玉簪下定決心,唐家就會躲過一劫。而這次蘇御打算猛殺價格,給孟思勳來一記重拳。
見過曹玉簪之後,蘇御還打算去見一見唐振。據說昨夜兵部達成一致意見,而他們的會議內容也已經曝光。如今男賈人和右律人在遼西走廊火拼,男賈人的地盤已被嚴重壓縮,此時死守平州。如若平州有失,男賈人危矣。
男賈使節飛馬求援,可大梁朝內部卻發生嚴重分歧。
唐振、孟丹青主張與右律人聯手,兩面夾擊徹底消滅男賈人,進而完全奪回燕雲十六州;西門真森認為右律人強悍,應該幫助男賈人擊退右律人;張雲龍認為,先幫男賈人擊退右律人,然後再單獨用兵消滅男賈人。
梁朝軍事會議的一貫作風,全是主戰派。包括西門真森那種平時蔫壞的人也是如此。這倒是與擁有百萬兵、富豪遍地的南晉形成鮮明對比。可是梁朝的這種作風,卻常被江南一些文人詬病。詞句大意是:窮兵黷武,不知變通,活該他們窮。
其實南晉文壇也有兩派說法,有的人說,同為華夏人,北朝抗胡有功,打出華夏人威風。可這幫人往往被罵作“叛徒”“晉奸”,兩派吵得也很厲害。惡臭文人天生就是這幅德行,什麼話題都能引得他們張開血盆大口罵將起來。不罵個七竅流血肝膽俱裂,就覺得不盡興。
梁朝往往不會因“戰”與“和”爭吵,只是在如何“戰”的問題上產生分歧。兩個方向,三種意見,各持一詞,爭論不休。
政務,天賜皇帝基本交給皇后和趙準處理,可是到了軍務大事天賜帝還是要親自出面。據說皇帝又瘦了,更虛弱了,腿腳無力,是被兩個太監抬出來的。
不過皇帝的腦子並不糊塗,最終由皇帝拍板決定幫助男賈人擊退右律人,但要求男賈國歸還朔、寰、瀛三州。進而打通雁門關到雲州一線,使得公孫雄不再孤懸雲州。瀛州迴歸,可卸去莫州背後牽制。
如若一切順利,十六州中將有五州掌握在梁朝之手。而男賈國暫時留下,能起到一定緩衝作用。否則梁朝就要直接面對風頭正勁的右律人,對於恢復當中的梁朝來說十分不利。
把條件說了,男賈使節同意,並籤國書。
天賜帝下詔,成立“義攘軍”,玄甲軍派四個師第一批趕赴大都(幽州),保證男賈國都不被攻破。唐氏神策軍、孟氏飛虎軍、西門氏虎賁軍各挑選三個師,四十日之內到大都。大軍集結之日,便是反擊之時。
義攘軍五官體系隨之產生:大將軍公孫雄,總監軍趙挺,總督糧官西門豪,總參將孟狠,總副唐離。三路先鋒都是三大家族戰神級人物,祁東陽、甘耀、蕭瑆。總共十三個師,梁朝頂級名將盡數出馬,陣容強悍,唯張雲龍請戰被駁回。曹聖、趙亞夫不吭聲,皇帝也沒點名讓他們去。
大司馬唐振、老皇叔趙滿(先帝堂兄,原玄甲總副兼金吾衛中郎將,皇族二長老)趕赴莫州協調軍備監督作戰。皇帝任唐振為戰時運調疏導大都督,持帝劍,宣領全國道府配合作戰。若道府懈怠,大司馬可先斬後奏。若義攘軍五大將意見嚴重分歧,無需回報京城,大司馬處快速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