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八章 蘇二囊膪(第2/2頁)
章節報錯
“正如你所說,稅改就是一場戰爭。既然開頭,只能堅持到底。”太后嘆了口氣:“兩位輔政大臣的意思是絕不放過一個叛亂者。可那樣一來,哀家的仁義之名算是毀了。”
有抱負的掌權者都希望留下一個美名,即便是將來死去,也能博取一個好廟號。比如天賜帝的“仁宗”,陳太后的“武烈太后”,曹玉簪都覺得不錯。可惜陳太后不是皇帝,否則她應該獲得“武帝”的稱號。她執政十年,打了十年,而且獲得最終勝利。讓華夏免於被胡虜塗炭,其功勞彪炳史冊。可曹玉簪攝政以來,沒幹過什麼好事。而民御公車什麼的,都是仁宗時期的事了。她的第一項大政策就引發了國內戰爭,有的百姓不理解,還抨擊她,說她帶來災禍。
蘇御道:“稅改對百姓本是好事,之所以出現這等狀況,還是因為宣傳力度不夠。加大宣傳,讓百姓知道太后是在為百姓謀福祉。這樣一來就沒人支援士族,反而會支援太后和玄甲軍。而太后的名聲自然會好起來。另外應該告訴地方官員,現在就趕緊把土地發下去,不要等待具體統計結果。告訴百姓,以前他們給地主耕的地,現在已經是你們的了。以後不需要向地主交租,只需要向官府納稅即可。官府收的稅,還要比地主收的租略低一些。而那塊地,相當於白送給他們。百姓為了保護自己的地,沒等玄甲軍殺過去,或許已經自發把地主打倒。”
曹玉簪皺眉:“會這樣嗎?”
蘇御立刻道:“會的。若擔心不夠徹底,還應該迅速制定相關法律。鼓舞百姓的同時,讓地主們徹底死心,若能主動向官府妥協,還可以給他們留下生活的本錢。”
其實蘇御想到的,太后手下四位干將也提到過,可他們沒有一個人會像蘇御一樣有信心,就好像親身經歷過一次似的。受到蘇御情緒的感染,太后高興起來,派人去找孟相的同時,又與蘇御聊起了別的。
這時蘇御提到借太原道府兵護送孔祥的事。太后說,要收勞軍費。她還說,本來道府兵就欠著軍餉,讓孔祥補上一個月的。其實也沒多少錢,才三百多萬。不算太后敲竹槓。
其實太后現在手裡有錢,可她卻不花。不知道她攢錢幹什麼。估計不到萬不得已,她不會動那筆從三大財閥手裡勒索而來的錢。她真的害怕再次出現國庫沒錢的情況。
本來後殿內氣氛很好,太后和蘇御也都是規規矩矩,一切符合禮法。可這時突然聽到門口傳來喧鬧之聲,蘇御聽到一個很熟悉的聲音。這聲音一定來自一名身材粗壯的傢伙,就好像低音炮一樣厚重。
“我要見太后!快去給我通稟!”
雖然距離尚遠,而且還隔著一道大門,可這聲音還是傳到了大殿之內。頓時,曹玉簪一皺眉頭,沉聲問道:“是何人在外面喧譁?”
門口太監小跑過來:“稟娘娘,是魯山郡王趙晃。”
“哦,趙晃啊。讓他進來吧。”
大門一開,虎背熊腰的趙晃笑憨憨小跑進來,直接撲倒在太后簾前,行五體投地大禮:“給嫂嫂行禮了!”
行大禮,對太后表示尊敬,這當然是對的。可他這禮行得太大,就顯得不夠莊重,甚至有戲謔的意味。平時這趙晃就是玩樂的性兒,他表情再嚴肅,看起來也是在耍寶。感覺是一頭黑熊趴在地上,這一幕好懸把蘇御逗笑。而郡王對太后行禮時,蘇御不好坐著,起身站在一旁。
曹玉簪呵叱道:“咻!這般場合,怎不遵禮法?”
趙晃嘿嘿一笑:“這裡又沒有外人。”指著蘇御說:“這不是皇兄認的御弟麼?”
曹玉簪一摔鳳霞落,嚴肅道:“休要嬉笑,說,找哀家何事?”
趙晃突然委屈起來:“嫂嫂欺負俺,俺今天是來找嫂嫂評理的。”
其實趙晃年紀比天賜帝趙崇大,可他卻以小自居,一口一個嫂嫂,磨磨唧唧不肯走。他說,在玄甲第三師當監軍當得好好的,突然就被一擼到底,感覺心裡難受。非要嫂嫂給他安排個事不可。
後來曹玉簪罵了他一頓,說他是敗壞風紀的典型,故而撤職。
趙晃耷拉著腦袋,承認錯誤,可他還是不肯走。
太后笑罵道:“你這賴皮的東西,今個不給你個安排,你還打算死這兒不成?”
趙晃委屈道:“那也比沒事做強。”
太后苦嘆一聲,把他調去玄甲軍倉,讓總督糧官趙挺給他安排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