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三章 大三百歲(第1/2頁)
章節報錯
財政緊張,一切從簡,把景行坊新兵營改一改就成了“軍校”。
以前新兵營裡最高長官只是一名都尉,名叫馬少方。可現在突然出現五名高階軍官,馬都尉連坐進會議廳的資格都沒有。反而是每個人都能指揮他,把他忙得腳打後腦勺。叫苦連天。
軍校祭酒由五大將之一的趙亞夫親自擔任,可是趙祭酒只是在學校剪綵的那天過來一次,然後他就不來了。在蘇御看來,趙亞夫就是京都安保總司令,他位置特殊,當然不能成天待在學校裡。而京統特務頭子蘇御作為執行校長,就成了學校裡的日常首官。
蘇校長的工作非常忙,為了制定各種明暗規則,可以用“廢寢忘食”“通宵達旦”來形容。還經常把工作帶回家裡,熬夜奮工,有時甚至一直忙到天亮。據說惹得郡主不大高興,曾多次派人勸他休息。
發現奴才們勸不動他,郡主親自去到小西樓,把蠟燭掐滅。可後來又發現蘇御竟然藏在小嬛屋裡點小油燈繼續寫。而小嬛屋裡封閉,連個窗戶都沒有。見蘇御如此認真,郡主嘆了口氣,不再管他。
由於軍校隸屬於京統局,所以大太監洪盾也時不時過來看一眼,也要指手畫腳地說上幾句。由於他擔任過御馬監,所以對軍隊倒也熟悉,不能說他是外行。而且在某些方面,他也頗有心得。據說昨天他心血來潮,還跑到訓練營給新兵上課去了。
蘇校長要求,每年年初統計全年退伍人數,然後根據退伍人數提前招兵。比如今年,由於剛剛發生過三場譁變,因此招收的新兵多達一萬人。預計一萬人中,經過第一批篩選,只留下一千人,聚集到訓練營裡。其他新兵直接送到八關服役。
當然,現在剛開始張榜招兵。各道府招兵還沒送來,而洛陽這邊也只有五百多人報名。透過第一輪篩選,軍校只留下四十多人。值得一提的是,梁朝的文盲率太高,實在讓人頭疼。
這幫人經過學習訓練之後,還將面臨第二次篩選,這次是選拔軍官苗子。選拔的時候,除了要考一些基本單兵技能之外,蘇校長主要是考文科。而且蘇校長出的試題都給人一種“很彆扭”的感覺。在四書五經上都找不到答案。而文科考試,還要分為筆試和麵試兩個環節,蘇校長稱之為《行政能力測驗》和《申論》。
且不說面試,就是筆試環節就把一群人搞得頭大。比如有這樣一類試題,明明是四個不同的符號,可蘇校長還是要考生找出不同的那一個。還有列出幾句話,讓考生們找出最合理的排列順序。蘇校長稱這些題目為:類比推理,邏輯判斷,定義判斷,語句表達,圖形推理等等。
這與選軍官有什麼關係,蘇御從來不解釋。不光對軍校裡的同仁不解釋,連洪盾和杜顯貴他也懶得解釋。太后看過試卷也覺得疑惑,問蘇御你到底在搞什麼鬼名堂?蘇御說,這些題能把一些邏輯混亂的人篩選掉。而能拿高分者,具有更高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決策能力。將來我指揮他們,更得心應手。
曹太后端坐後殿,沉聲道:“你剛才說,估計一年能培養出三十個特務。你這也太慢了,哪年哪月才能把十五個師都滲透進去呢?”
蘇御道:“兵不在多而在精。這畢竟是在選滲透型特務,必須慎之又慎。而其他人,我也會酌情選拔,替換掉現在各站裡的一些庸才,讓京統各站的整體素質提高。”
太后放下試卷:“我讓你把京統站增加到十五個,你為何遲遲沒有動作?”
蘇御道:“五大將口頭上支援京統入駐,可是我們的人去了,當地駐軍又說沒接到五大將命令。依臣看,五大將壓根就沒打算讓京統入駐那七個師。”
“那你有何對策?”
“明年,等這些特務軍官畢業之後,先進入八關序列,然後再透過輪換制度,把這些人滲透到鄭州、相州、雲州的那七個師當中去。讓他們在那裡活動,成立地下站點。”
“你如何確定這些特務軍官的忠誠?”
“臣平時暗中觀察他們的言行,還要分析他們的家庭情況,一旦被我選中,他們的家人就要受到特殊對待。一方面給他們的家人提供福利,一方面監控他們的家人。”
“你鬼點子可真不少。”太后揮了揮手,賜蘇御一條腰帶,並說道:“那你如何保證他們也忠於我?”
終於說到重點了,蘇御道:“在臣選人時,都明確告訴過他們,是太后在選人,而不是臣在選。臣,只是一箇中間人。”
太后似笑非笑:“你能考慮如此周全,我很欣慰。但這依然不夠。我身在宮中,不方便經常與他們接觸。但我希望在合適的時候,你能把他們帶到我的面前認識認識。”
“臣明白。”
太后突然話鋒一轉:“這次唐振去往長安,希望唐劍交出兵權,可唐劍卻不肯。後來我讓花聽風帶著一顆人頭去長安,我估計這次唐劍就解釋不清楚了。”
“斗膽問太后,誰的人頭?”
“二公子,唐坤。”
唐坤的腦袋不是已經交給唐振了麼?
蘇御想,這應該是太后和唐振的合謀。這二人不知唱得什麼戲,要利用那顆蠟封人頭做些文章把唐劍搞下去。或許二公子的死果然與唐劍有關,又或許只是栽贓嫁禍。這件事一定會引起唐寧一派憤怒。唐離、李橫不會善罷甘休。而此時唐振就是想用他們的憤怒。
“你的七師兄辦事很有章法,能力極強,我非常滿意。希望他再接再厲。如果他一直這樣表現,我覺得讓他當一名副指揮使太屈才了。我希望他能像姬凌雲一樣識時務。將來哀家一定不會虧待他。曹小寶現在身兼數職,太累了,我已任命姬凌雲接任內侍省掌印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