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三公也倒吸了一口涼氣,他能夠明白大炮的威力,特別是繳獲清軍的紅衣大炮。

攻城無往不利。

而一門大炮的造價十分高昂,工序繁雜,消耗的時間長。

但在此地居然跟吃飯喝水一樣,給他們一個月的時間,足夠讓一支部隊裝備300多門大炮。

而起義軍手中所有家當加起來,也不過十五門大炮而已。

起義軍的眾人臉色有些蒼白。

他覺得對方不好惹。

特別是當他參觀了燧發槍的生產車間,就明白武器的生產,居然能夠如此高效快速。

一天能夠生產出上百支燧發槍,還有火帽槍。

一架架鑽頭機床,將鋼管簡單加工;各種各樣的零配件批次生產;之後一起丟到下游進行組裝。

而這樣的生產速度。

起義軍鍛造出一把大刀,人家早已經生產出十幾只火槍,這怎麼比得了?

寧峽不斷的搖頭晃腦:“難以置信,驚為天人,恐怕朝廷也沒有這般實力。”

胡老五見到他們驚訝的表情。

覺得好笑。

但他還是詳細地介紹道:“並非所有的生產線都是生產6磅野戰炮,

你們看那幾條就有所不同。”

只見眾人看向了他所指的方向。

好幾條生產線,生產出來的炮管又粗又大,更重要的是他比野戰炮還要長了一半左右。

萬人皆是疑惑。

“生產這麼長的大炮有何用?”

唐四貴總覺得就是在浪費鐵,這種大炮太過於笨重了,運輸極為不方便。

而且感覺裝填彈藥方面,也差得十萬八千里。

“這我們首長稱之為加農炮,是18磅的野戰炮,能夠打到四里地外。”胡老五隻是隨口說道。

眾人聽聞都有些不敢相信。

四里地是什麼概念?

那可是將近2公里,一般火炮射程難以達到。

當年大明王朝也有這種遠射程的火炮,不過是堆料堆出來罷了,十分的笨重,難以移動。

一般只作為炮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