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現在皇上的想法……”

大學士董誥還是開口問道。

富勒渾只是悄悄地說了一句:“或許想要遷都……”

聽完之後,眾人不由地愣了一下,如果真的要遷都,該往哪裡遷才是呢?

遷往東北?那不可能,東北也有賊人的足跡,而且連沙俄的軍隊都栽了跟頭,更不可能遷都往那。

如今最有可能遷都的地方,那便是西北地區,那裡山區,位置相對安全。

但大家糾結的,已經到了遷都這種份上,足以證明形勢非常嚴重了,他們不由地想起了元朝。

當年明朝推翻元朝的時候,人家也是遷都,從原來的大都(北京)一直遷到了西伯利亞,才艱難地逃過了一劫。

他們可不想跑到西伯利亞種土豆。

那個地方冷得要命,就連當年的乾隆皇帝,也十分的嫌棄,所以對野女真同樣表示嫌棄,不過是礙於自己身為九五之尊,要做好樣子。

劉墉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拿起了柺杖,年老力衰的身體,也微微動了起來,他緩緩地朝著皇城外走去。

大學士董誥同樣跟了過去,此時的大清王朝對於他們來說,可是命根子,畢竟朝廷的養廉銀,以及手中的權力能給他們帶來巨大的收益。

如果大清倒臺了,他們的特權就被終止了,而且還會遭受無妄之災。

所以他們十分恐懼,但又無可奈何,因為他們也阻止不了這局勢不斷惡化。

此時的朝廷蔓延著一股蕭條的情緒。

許多官員們早已經領會,他們上早朝時候,依舊如從前那個樣子,對聖上恭恭敬敬,有什麼事情說什麼事情,但對於大江以南的事情一概不問不說。

只是談天說地。

等到下朝之後,所有的官員立刻動用了手中可以使用的權力。

在如此形勢之下,優先考慮的是轉移資產,如今南北對峙狀態,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清朝滅亡是遲早的事情,即便打勝了,也都是元氣大傷,說不定再來一波起義就能帶走。

於是大量的官員,私下裡買通鏢行,以押鏢的形式將大量的資產轉移,有些透過走私的方式轉移到中聯邦。

有些則是轉移到鄉下的府邸,或者挖一個深坑,將這些財富埋進去,等到改朝換代,重新挖出來使用。

這是他們重點工作方向。

當然還有另一個重點,就是儲備糧食軍械,以防不時之需。

特別是如今的京城,十分的混亂,糧價不斷攀升,百姓怨聲載道,清兵的出勤率也變得越來越多。

足以證明京城開始惡化了。

所以官員要有兩手準備,甚至有人開始偷偷摸摸地將自己家人往外遷移,或者讓他們回到鄉下。

更有極端的,直接移民到中聯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