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銀子逐漸被淘汰(第1/2頁)
章節報錯
所有人看到這一幕,滿臉地不敢相信。
沒想到這些清朝的官員如此大方,居然把所有的專案都給填滿了,隱約還有不少資金尋求方向。
其中最為積極的莫過於縣級的官員,其次是府級的官員,雖然每次投資的金額少,但抵不住官員的數量多,特別是江蘇一帶的官員,那簡直就是暴發戶。
隨隨便便投資幾十萬白銀都不成問題。
陳南看到每個專案都已經滿了,不由得感嘆了好一會,“這清朝的官員真的是,平生僅見,他們這是助力咱們拿下大清吧。”
鄭軒他仔細數了數投資,起碼有兩千多萬兩白銀,流入到中聯邦,簡直就是鉅額財產。
“你通知一下造幣廠,加緊一下開工,將這些銀子全部做成銀元,之後才將錢送進專案裡面。”
他現在覺得時機都已經成熟了,提前將銀子弄成銀元。
隨後一輛輛載滿銀子的馬車,全都送往了造幣廠,此時的造幣廠由重軍把守,大量的銀子都拿到了廠內進行熔鍊。
原本一百萬兩的銀子,透過加工資,起碼能得到一百零五萬銀元,這一筆火耗則被中聯方賺取了。
畢竟銀元的含銀量大約在80%。而對面送過來的銀子,有許多含銀量在90%,當然偶爾會遇到一些假銀,也就是含銀量不足60%。
這樣的話造幣廠是虧本的。
但偶爾也會盈利,只能看幸不幸運,看看對方送過來的銀子成色如何。
畢竟如今滿清,以及中聯邦大部分地區,流通的銀子都十分的混亂,銀子外形種類仔細數數能夠得到103種,有金磚型的,元寶型的,還有石粒大小的。
而且裡面的含銀量各不相同。
比如廣東銀子含銀量大概都在80%以上,但東北地區的含銀量只有60%~70%,所以南方去北方做買賣,很容易虧本。
清朝官方只有官方的官錠,才是統一規格,可是到了民間之後,可沒有人管你。
想要付銀子,就必須拿出戥子,稱一稱銀子的重量,隨後用鋸子剪刀加減,銀子就被四分五裂,變成了碎銀。
加上一些人喜歡參假,出現假銀子也不足為奇。
如今中聯邦擁有了大筆資金,就能強行推行自己的貨幣體系,透過銀元,使得全國統一貨幣。
讓那些碎銀子退出歷史舞臺,方便交易,也推動經濟的發展。
如今貴州地區的戰亂,也逐漸地平息,光復軍源源不斷地進入到貴州,大部分的地區都迎來了解放。
預計到1797年年底,就能完全解放貴州,並且還捎帶雲南一小片地區,畢竟那裡道路崎嶇,不可能快速進去,只能一點一點地磨過去。
與此同時,鄭軒也制定了大量的貨幣政策,並且強制推行。
率先在廣東福建江西率先普及貨幣,廢除碎銀元大清元寶,一律改為中聯邦的銀元,銅幣,或者是中聯邦的鈔票。
很快中聯邦控股的商行,也都推行這政策,只允許使用銀元銅幣或者鈔票進行貿易。
不久,政策蔓延到交通體系,乘坐火車,轎車,輪船,也都必須使用銀元鈔票。
而銀行紛紛開出了口子,將大量的碎銀兌換成銀元。
他們直接租下了一個廣場,保衛團的警員進駐,還有銀行的員工也進入,他們拿著大量的戥子,專門用於民間兌換。
公告欄也貼滿了告示。
許多百姓看到這一幕,不由地議論起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怎麼這麼大陣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