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書生文人還想要煽動民眾。

卻發現根本沒有人理會,一點民眾基礎都沒有,只有幾個人在街上不斷地叫囂。

卻意外發現沒有人管書生,他們誤以為這個新的國家對於文人,不會像大清那般,動不動就文字獄。

於是更加明目張膽的抗議。

鄭軒看了一眼窗外的景象,“這些書生還真的囂張,以為老子不治他們,就覺得自己天下無敵,是吧?”

陳南要是自己的脾性,早就動手抓人了。

但鄭軒沒讓他動手,而是悠悠地開口道:“讓百姓去治他們,我就不信這些死讀書的人,這麼有骨氣。”

這些楞頭青容易被人教唆。

倒是那些當過官吏的通透,跟他們不一樣,人家善於變通,一切都跟著政策走。

而這幫楞頭青,沒有受過大清官場的毒打。

“陳南,你卻讓報社刊登大學的政策,所有百姓的孩子,都能憑自己的實力考上學院,

更是告訴他們,在學院讀過書,優先被政府選入成為官員,就連在學院的獎金獎勵制度,貸款讀書,都一併報道,最好讓普羅大眾都知道這條訊息。”

鄭軒開口說道。

對付這些楞頭青的只有人民。

這些書生不過是想要減少階層的上升通道,如此一來他們的利益和地位就不會受到威脅。

鄭軒索性將利益分配給所有的公民,如此一來,讀書當官就成為了全體公民的權利。

陳南點頭之後。

便開始去打點了。

兩日過後,福州報社刊發了新的政府政策。

一時間“說書人”的身影,在酒樓茶館頻頻出現。

如今,說書人成為了一個正當的職業,他們還有更為重要的身份“說報人”,專門負責分析當地報社新聞,以及政府的工作報告,甚至是政策導向。

這裡很大一部分人是為報社工作的,並且領著是報社的錢,成為輿論導向。

此時茶樓內,人頭攢動。

說書人啪的一聲,扇子就被開啟了,茶杯被人給滿上了,抿了一口水,之後就悠悠地說道:

“最近你們可是聽說學院的建設,我可是得到訊息,以後這兩所大學,將會以考試的形式招收學子,

這可就不得了呀!”

許多人滿臉狐疑,覺得聽不懂他說的是什麼。

一名漢子開口問道:“考試招收學子與我們何干?”

“就是,我們又不是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