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安靜了幾分鐘。

張還濤突然靈光一響,有了一個新的對策:

“如今我們大軍合圍之勢,有足夠的兵力兩線作戰,使得清軍分居兩頭,他們的火力就會被大大地減弱。”

王中正點了點頭,“這說得在理,實際操作如何?”

張還濤見他接受了自己的建議,於是將自己的全盤計劃脫出:“我們將重火力壓制在廣州城北面的城牆,吸引大量清軍的注意,

而輕裝備只用於廣州城西南外的居民點,主要負責打巷戰,清剿街道里的清軍,逐步佔領廣州十三行,

在牆根周圍使用迫擊炮,對清軍進行火力壓制,如此一來,只要將一邊破城,清軍也必將無抵抗的意志。”

王中正聽完之後點了點頭。

這個辦法非常有可行性,如今他們在廣州曾集結了不下四萬的兵力,兩線作戰的困難並不大。

而且分為次重點火力,能打得清軍一個措手不及。

但王中正還是有一個疑惑:“那百姓該如何?要是真要打起來,傷亡不計其數,而且民房容易點燃。”

眼下的廣州城外,基本上民房都是木製搭建,更多的是沒有規劃好,亂搭亂建,就連防風牆也沒有。

若是點燃了,將會火燒一片。

到時候連廣州十三行也會受難,不僅百姓遭了殃,就連銀子也可能化為泡影。

張還濤有一絲頭疼,最大的問題在於民巷,而且這些巷子狹窄,道路繁瑣,若是沒有熟悉地形之人容易迷路,將是一場艱難的戰鬥。

就在這時,陳南走了進來。

朝他們行了一個軍禮之後,便悠悠地開口道:“我可有一個辦法。”

頓時兩人就迫不及待。

陳南瞧著他們急切的表情,於是繼續道:“城內許多百姓傾向我們,若是讓他們給我們指路,以錢財賞之,

想必他們也是願意告訴我們清軍的主要位置,以及清軍在城中重要的設施,方便我們進行進攻,

並且將城內的百姓移出,如此一來,百姓也能少受一份苦。”

兩人贊同這樣的策略。

就是麻煩在於此計劃有些複雜,做起來並不容易,而且可能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

陳南見他們有些猶豫,“城中有一個復華社地下據點,他們已經幫我們找好了熟路人,只要我們一聲令下,他們便可以轉到明面上,

就看各位要不要。”

居然有現成的,張還濤當然是要,於是作戰就這般愉快地決定了。

經過一輪商討之後,王中正負責廣州城東北,專門火力打擊,用主力進攻方式爭取將城牆炸燬。

張還濤則是負責剿滅居民點的清軍,然後對廣州城西北角發起進攻,一舉炸掉城門。

而陳南則負責聯絡各地的復華社成員,讓他們聯絡更多的百姓,告知戰爭將盡,讓百姓們儘快遷移出來,免得受災難。

不久之後,行動悄悄地開始了。

王中正帶領的光復軍,前幾次只是在東北城牆外裝模作樣地炮擊,吸引清軍的注意點。

而張還濤命令自己部下,一次一個排緩慢地進入城外的居民區,行動得非常隱蔽且緩慢。

組織群眾離開。

只是收效甚微,許多百姓都不願離開自己的房子。

因為他們思維還停留在冷兵器時代戰爭,認為只要躲在房子裡面,就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