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軒瞧這陸續回來士兵,便開口問道:“情況如何?”

黃宿倒是喜笑顏開,“一場大勝仗,至少有四五千清兵被消滅,並收穫大量的武器。”

他說完,指著身後長長的隊伍。

紅衣大炮,臼炮,抬槍,火銃鳥銃以及各類刀劍長槍。

“這些清軍走得太匆忙,鷹潭鎮內還有大量清軍來不及帶走的糧餉。”

此時的鷹潭鎮算不上完整,清軍駐紮過,難免會搞一些破壞。但清軍留下不少好東西,大量帶不走的兵器,糧食,以及眾多輜重。

清軍算是虧大本,折了夫人又賠兵。

“如今清軍大動作應該不會再有了,不過苟延殘喘罷了。”

鄭軒感覺大清提前進入到末路,這場戰爭幾乎將大清家底耗得差不多,並且清兵的弊端也是暴露在世人眼中。

說實話,清兵對付自己人很厲害,但對外戰爭真不怎樣。

“那咱們要不要大殺四方,反正清軍不抗打,那些八旗兵糟糕透了,果然是老爺兵,只知道吃香喝辣,打仗起來連綠營兵都不如。”

楊世昌對於清軍的評價再降一級。

八旗兵參差不齊,又跟球一樣圓的,又比綠營兵還要瘦的癮君子,甚至還有一些冒名頂替。

這種也叫作軍隊?

“我真懷疑,大清當年是怎樣拿下整個大明的。”

鄭軒在鷹潭鎮土牆上抽了一會煙,“運氣罷了,若是年年鬧天災**,即便沒有外敵,大明也會被內部人推翻。”

如今這場戰役下來,清軍繼續丟失四座府城。

隨後畢沅也就一直死守在安仁城。

鄭軒重新奪回鷹潭鎮之後,並未繼續西進,而是開始鞏固自己的地盤。

特別是如今春初,正是下谷種地的好時節,若是擴大戰爭,耽誤農事,屆時餓死百姓,罪過可就大了。

所以雙方明智地休戰。

而此時。

遠在大清的海外。

……

“這又是哪裡?”

鄭明凱百無聊賴地趴在船舷上。

唐藏拿出一卷牛皮地圖,看著上面古英文道,“印度,如今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殖民地——加爾各答。”

他們出了宜蘭一直南下,航行約兩個多月就來到了此地。

路途上的艱辛就不一一述說了。

總之兩個字,“驚”“險”

遠處城池輪廓若隱若現。

能見到大量的英國散商船隻在碼頭周圍穿行。

碼頭上形形色色的阿三穿著古怪彩色的服飾,鼻子上偶爾還有幾個鐵環,手上拿著燧發槍成為當地英國商人的保鏢,看起來傻大黑粗。

還有一些瘦弱的印度人則是給英國商人當奴隸,負責搬運貨物,幹髒活。

但此時英國商人稱呼他們為“勞工”而非奴隸,或是隻是想證明自己是文明人。

“親愛的唐,還有鄭小子,這裡是我們偉大東印度公司的首府,是不是顯得十分富裕呢?”普蘭特露出了驕傲的笑容。

瞧這繁華的碼頭,自豪的說道:“在我們英明的查理·康沃利斯總督治理之下,可是給印度帶了大量的財富,也不知道與宜蘭想比,那個更好一些呢?”

唐藏並不想回答他,但還是故作笑臉道,“普蘭特先生,各有各有的優點,不管是加爾各答,還是宜蘭,總歸是繁榮的城市。”

對於想要一決高下的普蘭特,只是賠了一個笑臉。

彷彿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