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營地康復人數不斷增加。

鄭軒在此地招兵工作也不斷順利進行,特別是前方戰鬥不斷傳來捷報,對於輜重的需求也不斷減弱。

所以對於雷州半島的供應也有所增加。

對於國民軍的訓練,鄭軒也全權交給了張還濤,自己退居二線。

畢竟宜蘭要處理的事情太多。

隨後他就乘坐明輪船離開雷州半島,前往香港島進行停靠。

此時的香港島在鄭軒的管轄下,並沒有顯得多少繁華,幾處簡易的碼頭海港,山上若隱若現的哨塔,以及灘頭上幾座小莊子。

光復軍在此地的建設極為有限。

不過是在之前海盜基地上擴建,半山腰上建了一座軍營,並駐紮一個團的部隊。

一切都顯得風平浪靜。

鄭軒瞧著這一幅畫面,無法想象前世的“香港”是如何在這窮山惡水拔地而起。

他站在硬頭山,也就是前世所稱的“太平山頂”,拿著望遠鏡眺望著九龍方向,如今也還是一大片荒野,以及幾畝田地,還能瞧見遠處的村子渺渺炊煙。

鄭一在他的一旁,望著這樣一幅景色,頓時感嘆道:“這可是一處好地方,海島崎嶇,山路蔓延,可適合用於藏兵的地方。”

“正解。”鄭軒點頭贊同說道。

前世的大清海盜可是以此地為據點,與清軍鬥智鬥勇,特別是廣州水師好幾次圍剿,也都無果而終。

英國看中這樣一處地方那是必然的,適合建造大型的避風海港,而且還擁有優質的深水港。

鄭軒覺得有必要將香港的建設提上日程,先是將此地打造成軍事堡壘,再談其他的發展問題。

畢竟扼守住香港的,整個珠江海岸都處於控制之內。

“回去之後,你派一個團計程車兵駐紮在此,未來此地還會建設海軍的分部海港。”

鄭一點了點頭。

這樣的海港可要比瓊州府優質多了,而且在周圍海域可是探出頭來,視角方面也更具有優勢。

鄭軒視野並沒有停留在九龍,而是望向珠江口岸。

只見有英國商隊正緩緩地往廣州府的方向前進,頭部幾艘打著東印度公司的旗幟,身後那些則是英國散船。

這些英國散商不久之後便脫離了隊伍,朝著虎門附近的大魚山洋的伶仃島上前行。

此時太過於遙遠,鄭軒即便拿著航海望遠鏡,也只能依稀見到模糊的輪廓,若隱若現。

最後這些英國商船消失在“群山峻嶺”之中,望遠鏡從前只有一片翠綠的山,以及一條寬闊的入海口。

雖然難以見到裡面的情形,但鄭軒知道他們在進行著什麼貿易。

虎門的伶仃島,並沒有清軍水師,所以成為了重要的鴉片走私集散中心,不遠處幾艘躉船搖著船槳晃晃悠悠地蕩了過來,接著便與這些散戶交接鴉片。

“哪裡是?”鄭一瞧著消失的英國商船,狐疑地問道。

倒是劉三德搶先回答,“福壽膏走私貿易。”

此時不管鄭軒,劉三德都看著遙遠的地方。

伶仃島的罪惡鴉片貿易,是從乾隆中期開始就出現了,如今執行了將近三四十年,沒有出現過一次意外。

鄭軒估計已經有十幾萬箱鴉片,透過這裡進入到大清,而且每年以幾百箱的速度增長。

每一箱的利潤何其龐大,幾乎一兩白銀一兩鴉片,而且英國還壟斷了貿易價格。

但不管價格再高,鴉片貿易在大清屬於緊俏貨,拿多少就能賣多少。

可以說是滿清的八旗養活了大英帝國,隨後大清的商人地主富裕子弟也加入到這樣一個行列,最後連綠營兵也都吸食鴉片。

“為什麼東印度公司前往廣州府,而散商隊卻前往虎門?”鄭一依舊好奇地問道,他對這些瞭解程度並不及自己的大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