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兩人幹了一杯之後,唐藏才開始訴說起在蘭芳公司的見聞:

“這羅芳柏是一個狠角色,一手一腳將蘭芳公司打拼出來,但他同時是讀書人,

他建立龐大的公司,卻不想稱帝,或許他心中早已認準大清皇帝,認為自己稱皇,可就僭越了,

我一個大膽猜想,他想回到大清,想要歸根落葉,他拉攏不來,

不過,他不是敵人。”

鄭軒看著唐藏,“你如此一說,我倒是覺得這大總制,也是他本人的意思。”

“只能說是其中之一吧,畢竟蘭芳公司可是聯合的其他四家公司,如果硬要稱帝的話,確實能夠實行,

但與此同時,可能會惹一些人不滿,我倒是認為,要是真的推行帝制,便會與手下的漢人公司產生矛盾,總會有人不服他。”

鄭軒仔細聽著唐藏的分析。

唐藏繼續說出另一個例子,“蘭芳公司北邊便是漢人和順公司,它是由14家礦務公司組成而來,

這間公司更像你所說的美利堅合眾國,14家公司自己推選領頭,接著這些領頭的再從中推選出一位首領,

但我認為這首領只是吉祥物,他不能越權管理旗下的公司,只能做中間人,負責調停各公司間的問題,

而蘭芳公司,雖說是自己一手一腳打出來,但也免不了早期,也是由其他四家公司聯合,

當然最為重要的是,與土著之間的關係,那裡可是有其他王國,荷蘭人和英國人可是看著呢,

我認為羅芳柏不想稱帝,還有其深層的考究,但我非魚,焉知魚之思。”

鄭軒聽完之後,便陷入到沉思之中。

華人的公司也相當複雜,特別在東南亞,華人公司林立,想要帝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畢竟大家都想抱團取暖,也都有自己利益圈子。

如果想要帝制,除非能將他們收拾得服服帖帖,才有建立帝制的基礎,沒有人會把皇位拱手讓人。

不過,不管怎麼說,羅芳柏也是值得讓人尊敬,他南征北討這麼久,打下了不少基業,依舊堅持不稱帝,足以見得他能抵禦皇權的誘惑。

隨後都是唐藏說的多,而鄭軒再仔細地聆聽,並將這些記錄在案,放到日後考慮研究。

此次的收穫不小。

鄭軒可是這般認為,因為對於蘭芳大總制的考察,宜蘭日後對於制度體制的建設,能有一個很好的參考樣本。

而且唐藏帶回來的可不止蘭芳公司一家,還有和順公司。

這兩家可以說是非常奇怪的體制,都可以說是共和體制,但蘭芳公司總部擁有巨大權力,而和順公司卻是地方擁有巨大的權力。

怪不得和順公司默默無聞,甚至在這世界上消失也沒人知曉。

鄭軒倒是認為,這和順公司與美利堅合眾國十分相似,都追求權力制約,裡面的利益集團都想為自己謀福利。

日後必將會為此付出慘重代價,因為他們缺少必要的團結,而這團結必須圍繞著中央。

當中央的權力不夠,那麼他們離死就不遠了,各自為戰,永遠戰勝不了對手。

很快就會被敵人一步步肢解。

“這蘭芳公司是一個很好的樣本,這和順公司又是另一個很好的反面教材。”鄭軒撐著下巴思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