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基建計劃(第1/2頁)
章節報錯
六日之後,一艘滿載礦石的三角帆,從大屯山東邊的大雞籠城,返回到宜蘭。
將近一百多噸,能夠冶煉幾十噸生鐵。全部堆放在碼頭,足夠宜蘭消化一段時間。
此時的宜蘭一片繁榮,幾乎人頭攢動,可是有好幾項大工程。
鄭軒主持下,準備建造最大的鋼鐵工廠,一半是使用石墨坩堝鍊鋼法,一半是使用貝塞麥轉爐鍊鋼法,佔地約有20畝,兩個足球場面積大小。
以及佔地將近八百畝的科學院,幾乎與後世的大學沒任何區別。
它分院模仿的是英國劍橋大學,建設在宜蘭郊區。每個大樓都在不同的街道上,形成密集的學術區,提高城池裡的人文化水平。
主院則是模仿後世的美國斯坦福大學,現在相對偏遠的鄉村地區,建設成的學院城。
每個校區負責的,功能塊面都不一樣。
這可以說是鄭軒在後世學習,最為有用的大學經驗總結。
鄉村部分的校區,主要負責的是科研,基礎學科研究。
以及學術討論及研究,算是從0到1的突破。這種地方的人才,被政府財政圈養最為妥善,而不是沉迷於世俗金錢。
而在城區部分的校區,主要負責社會人文。比如心理學,醫藥學,商學,凡是對於人的研究,都在裡面。
當然最為可怕的是,宜蘭各個部門都想要圈樓運動。
農會哭著自己的房間小,不夠使用。建築部說沒有位置存放工具。支納部需要聘請更多的人員,應付日益增長的計算量,又需要擴大房子。
保衛團也是如此,要聘請更多的人,負責巡邏調查宜蘭犯罪現象。最過分的是,提議建設一個千人以上的監獄。以準備宜蘭人口快速增長,所帶來的犯罪率提升。
宜蘭報社更加過分,要建設一個大型的工廠,專門負責印報紙以及製作紙張,存放鉛字印刷機。並揚言,只要建設完成,每週一報,可改為每日一報。
最後鄭軒一怒之下,只承諾給一棟三畝地大小,高三層的木架竹筋混凝土筒子樓。能夠使用的面積幾乎擴大了九倍。
若還想要好一些的,自己拿錢建。各個部門也只好作罷,算是小小的勝利。
鄭軒也有自己的小九九,獨立給予一棟樓給農工互助會,並開始有計劃建設團校,讓農工無產聯合團發展壯大。
以及擴大了一番講武堂,上一年創辦的噶瑪蘭軍校,只有幾間教室,並被丟進了學府中。
如今有了資金,也要擴建,並增加更多的教育科目。
他目前的對標是黃埔軍校。
順便還批了明洪擴建船塢專案,增加三個船塢廠房。
建成之後,宜蘭將擁有六個船塢廠房,能夠同時下水六艘戰船。
這幾個大專案推下來,花費的將近一百五十萬兩白銀,需要的民工多達六千多人,宜蘭頓時出現了大規模用工荒。
只能向剛剛走私過來的百姓下手。
趁著土地房子沒有分配,就把他們全都招進了農民工隊伍,按日發工資,順便免費糧食,由大夫郎中免費看病等等。
宜蘭的軍隊,軍訓演練完,偶爾要回到地裡看看莊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