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明洪像是看到心愛之物一樣,指著一艘帆船道:“怎麼樣,這可是我從蒸汽船獲得的想法,狹長船體,使用蒸汽動力都能快過普通船隻,

若是使用風帆,那不就更加快速,所以建造一艘用於試驗,結果確實如此。”

鄭軒瞧著海船,喜上眉梢。

“你真他娘是人才,這已經很接近飛剪船了。”

“飛剪船?還有我人才,關我娘什麼事?”明洪撓著腦袋道。

鄭軒先是翻一個白眼,然後解釋道:“飛剪船是一種狹長的且高速的船隻。”

飛剪船幾乎貼著水面航行,長寬比一般大於6:1,其水下形狀設計阻力小,以提高航速。

但保持一定的橫向阻力剖面,甚至在首部水線面有內凹,長而尖削的曲線剪刀型首柱呈一種適合於賽跑,在海上能剪浪前進以減小波浪阻力,故曰飛剪。

“能有多快?”明洪好奇的問道。

“速度嘛,應該是現在戰列艦兩倍有餘,最高能達到十六節。”

如今戰列艦幾乎都是蓋倫船,只是被削去船尾抬起的船艙,但他們最快也不過六到七節,從西半球到東半球最短也要八個月時間。

而1846年“彩虹號”創造的航速紀錄:從中國黃埔到美國紐約,共用時88天。

花的時間比蓋倫船縮減了五個月。

這種船型本來就是美國為了打破英國封鎖而設計。

鄭軒來到船首,隨處悄悄看看,“不過你這還差得太遠,沒有空心船首。若是稱之為飛剪船,實際上仍不夠格。”

又瞧著船上的桅杆,還有那巨大帆布建議道:“這帆布太過於巨大了,

你就可以縮減帆布大小,在一條桅杆上新增更多的帆布,以及再增加一條桅杆,

最好學習鳥船的硬帆,不僅操作方便,而且受風率也不錯。”

前世設計飛剪船的約翰·格里菲思老爺子,在設計飛剪船的風帆上也是參考過大清的鳥船。

畢竟鳥船在操作性上,遠遠優於西方的蓋輪船,水手需求不大。

對於船隊來說,越少的人也就意味著,擁有更遠的航行距離,並不需要頻繁登陸地補給。

明洪一個勁地點頭,之後便陷入到幻想之中,在腦海裡大概設計出了一艘飛剪船。

之後整個人彷彿走火入魔一般。

成為了痴迷與造船的工作達人,每天倒頭就睡在船塢內,不斷地製作出船的模型,接著搗毀,並重新制作。

日日夜夜都是如此。

“哥你到底對他說了些什麼?怎麼痴迷於這些?”

此時鄭明凱與鄭軒,兩人就趴在窗邊瞧著滿臉拉渣糊的明洪。

“這叫為了某項事業而廢寢忘食,哪像你天天悠閒自在。”鄭軒小聲道。

“我這叫社交,打入敵人內部。”鄭明凱義正言辭道。

“哎呀,翅膀硬了,哪裡學來的這些東西?”

“那些紅毛老教的,他們天天逼我信上帝,‘什麼人生而就有罪,’既然有罪出生來幹嘛,那不是有病嗎。”鄭明凱說得倒是隨意。

隨後想起什麼繼續說道:“哦,對了哥,那日記裡的探險家叫迭戈·羅德里格斯·德席爾瓦·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