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軒一臉鄙夷,不過還是問道:“三叔,您老能否造大一點,最好是一千噸左右的戰列艦。”

“你著孽障站著說話不腰疼,給你造一百噸的就不錯了,一千噸的船要費多少熟鐵,起碼能造數百門大炮。而且不說能不能造出來,

怎麼開動就是一個問題,如此巨大的船,用風帆嗎?別把桅杆給折了。”三叔有些氣急敗壞,嘴巴上煙槍還不是冒出白煙。

“當然不是用桅杆,我們不是有蒸汽機嗎?裝兩臺上去試試。”鄭軒隨意道。

“你當兩臺蒸汽機不要錢呀,說加就加,那得燒多少煤?”三叔依舊雙手交叉,小家子氣說道。

“我們家裡有礦了,還怕燒煤?”鄭軒疑惑道。

如今就不缺煤了,基隆城就有好幾處煤礦區,足夠宜蘭使用很久時間。

只要內燃機還未出世,蒸汽機就是天下最大的動力。

“很快咱們產量就能跟上來的,屆時你的鋼鐵廠就能生產其他東西了。”鄭軒隨意說道。

幾個月前,和珅可是將劉全贖回去。

軍部又獲得了大量的資金,計劃將這些錢全部投入到臺灣的工業建設當中去。

基隆城盛產煤炭,所以新辦採煤業,還有煉焦行業。而臺北府有島中唯一的鐵礦區,所以用於開辦鍊鋼工廠,就地生產生鐵。

而宜蘭未來是最終產品輸出地。

這一點是無疑的,畢竟宜蘭擁有大型學府,以及產業叢集。

若是打散,生產成本大大提高,也不利於技術發展。並且學府還處於初級階段,人才都沒有招夠,哪有能力擴張。所以其他地區只能暫時成為原材料供應地。

產業外溢還得產業自身發展起來,要不然外溢只是死路一條。

此時鄭軒瞧著鋼鐵駁船,接著便想要前往造船廠看看。

最近那傢伙可是開始交付一千噸級的四級風帆戰列艦,海軍實力又是一次重大飛躍,這是可喜可賀的事情,因為接下來的目標是海南島。

而就在這時,鄭暄妍先圍了上來,接著才開口說道:

“首長,你想好了嗎?”

這是鄭軒微微有些腦殼疼,“這事情不著急,容我再思考一番,畢竟要經過對馬海峽,就得考慮朝鮮與日本會不會做妖了,我得要保證他們安全。”

這件事說來也是奇怪。

自從回來之後,她就變得神神秘秘。

然後說招進光復軍裡八旗兵想家了。畢竟現在光復軍裡還有一個特殊的部隊,也就是原本八旗用於充數的野女真人,也就是鄂溫克人。

他們本來對大清沒有什麼歸屬感,只要煽動一下就自願進入光復軍,包吃包住就行。

可最近想家,於是身為東北研究協會的會長——鄭暄妍,她就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與其這樣,倒不如她帶著士兵去東北發展勢力,建立支部,不僅能解決士兵想家問題,也能威脅大清後方,此乃一舉兩得。

當然鄭軒也是贊成這個計劃。

但面臨的問題可不小,首先如此長的距離,不能保證半路的安全。

其次就是補給線問題,若是現在最快的三角帆船,那也要半個月時間,更別說只有七八節航速的戰列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