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大清的反人類罪(第1/2頁)
章節報錯
鄭軒的廢辮令抵達七都鎮以及銅山鎮,翌日就開始執行。
每個想要過海峽逃難的人,都必須把辮子剪掉,剪成短頭或者是光頭。
這讓許多人無法接受,不少流民在抗議,還大聲嚷嚷道:“憑什麼剪辮子?不就發洪災逃個難而已!”
還組織一小股勢力,想要搶奪七都鎮銅山鎮的官倉糧倉。可很快被鎮壓下來,帶頭的十幾人直接被拉出來槍斃。
當然,鄭軒帶過來的政令,不僅僅是廢辮如此簡單。還有查清楚災民中的幫派成員,一個個揪出來。
那些煽風點火,販賣武器威脅巨大的幫派。光復軍也沒有如此多的人情味,對於這種黑色性質的組織直接給予人道毀滅。
普通的小幫派收繳武器,驅離出境。
當然在如此巨大的災難面前,糧食和糧食可是比頭髮更加重要。
不時有宣傳員跑到難民營中宣傳政策:“剪了頭髮的優先上船過對岸分配土地,在五日未剪頭髮的不再分配糧食,七日未剪頭髮驅離出境。”
這效果非常好,難民要是在災難中餓到發昏,是會易子而食,甚至是路邊死屍都會拿來食用,何況是剪個頭髮。
八成的那名毫不猶豫就把辮子給剪去,為了生存下去,鐵了心的跟著賊人跑。
鄭軒起初的想法是與大清劃清界限,並限制難民的數量,不然整個臺灣省無法承受巨量的難民衝擊。
不過即使實行最為嚴厲的廢辮令,每日都有數千百姓從大清各個地方趕來這裡。
甚至有許多人死在半路中,長長的難民隊伍上,不時能在路途中看到百姓的屍體,幾乎餓得乾癟,嘴巴還粘著草或是土塊。
甚至有許多曾經是小地主,富農,而如今他們的房屋被洪水沖垮,大量的東西都被洪水捲走,包括糧食。城門一直關閉著,即便他們曾經富有,縣老爺也不會讓他們入城。
“兩江湖廣一帶水災不容樂觀,每日數千人入境。軍隊又得管理難民又得提防大清,擔子可不小。”
張還濤瞧著人頭湧湧的難民營地,感覺最近的壓力不小,打仗都沒有這般難受。
“我聽兩江的災民說,大清的官員一文錢都沒有給過他們,連粥水也是有上頓沒下頓,先到先得,在最後面的可是連水都沒有。”黃宿也是附和道。
“可為何我們有如此多的難民,還要派遣商隊去贖買那些被貶為官妓的女眷?這不是在增加七都鎮糧食負擔嗎?”
張還濤疑惑地問道。
他可想不明白,為何鄭軒會如此做法,如今難民不缺女子,只要給糧食她們自己就會跟過來。
要知道在鬧災荒,人命可是賤如敝履,甚至在一些不好的年份,一個人幾斤糧食即可販賣。
黃宿耐心地解釋道:“這裡面的女子大部分為書香世家的女眷,讀過書學過字,這等人才在大清可謂是少數人群,
如今不管是臺南府還是宜蘭,識字率不到兩成。就我們軍中而言,能夠讀書識字的也不到四成,
所以總首長可是趁著機會,蒐羅識字之人,是為了以後發展教育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要是那些死讀八股的書生,他們可不會這般好說話,絕大多數站在大清那邊,
而且這些女子都是咱們救下的,不說立場如何,但我相信她們恨大清多於恨我們,順帶解決一下臺灣男女比例失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