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鄭軒的復興銀行計劃(第1/2頁)
章節報錯
鄭軒打了一個大大的哈欠,瞧著密集的資料,都是各縣軍團送過來的報告,詳細記錄著當地縣裡的情況。
然後他依據這些資料,進行分析,每日不是喝茶就是喝咖啡,眼睛都有些臃腫。
這政務廳裡還有幾名員工,不斷查詢資料歸類總結。
“唉,這日子還讓人怎麼活?”最後只能嘆息一番,又翻著浩如煙海的報告,然後在紙上寫寫畫畫。
“我真想不明白你,為何不分配給下面的人。”
福叔感覺鄭軒是自找麻煩,皇帝都有一大幫文臣幫他處理問題,而如今鄭軒所有問題都要自己扛,難道嫌自己日子太平淡無奇。
“這可不一樣,瞧上幾眼總歸好事,而且大量的人都派了出去,如今這政務廳人少得可憐,新人又不放心。”
鄭軒有些懷念在後世擁有電腦的日子,如此一來所有的東西都能歸檔,編輯,繁重的資料也能夠減輕許多。
他思索了一會,“如果可以大規模招募公務員,我的負擔可能減輕許多。”
“公務員?”福叔一臉疑惑。
“跟大清下的官員小吏類似,反正就是管理雜雜碎碎的東西,而且讓他們吃的都是公糧而非官員的私人錢糧。”鄭軒隨意的解釋道。
如今大清的基本結構,其實與明朝的類似,但比明朝好上一些。
明朝的官僚系統基本到了縣一級就沒了。六班房,小官吏,幕僚,各種各樣雜七雜八的人員,都需要官員自己在當地人才中組織起來。
可明朝最壞的就是這一點,讓基層官員組織龐大的管理隊伍,卻不給他們錢,認為錢多了會貪腐。
畢竟朱元璋還是朱八重之時,看多了貪官剝削底層百姓厲害,所以對整個官僚系統都極度不信任。
官員沒錢又要招募幕僚小吏,而且還要收買當地員工,不然就會被架空,簡直就是在為難他們。
所以貪腐也成為常態,不然整個縣的管理系統就散架了。
不過後期確實上大小官員都被地方官吏架空,甚至政令不通。
所以他們想法很直接,當官只是為了權力尋租能撈多少是多少,反正這天下都是姓朱的,老子不過是督工。
而到了大清,他們將大明當成反面教材,直接官階升一品,配備的福利可是相當豪華。
特別是在雍正期間,還推出了養廉銀製度,官員可是非常滋潤。
所以對於官員來說,若給他們選擇,他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大清王朝官僚系統。不但舒服自在,而且又油水頗豐。
鄭軒如今的想法,直接照搬後世整一套行政體系,公務員考試為官直接隸屬於國家行政系統。
至少比官員自己選拔還要更好一些,不給官員有一手遮天的效果。
還能解決就業問題,特別是在經濟危機,擴大公務員,或是縮減公務員都不失為一個直接有效的辦法。
“黨校需要擴招一番,不然太缺幹部以及公務員。”鄭軒隨意著說著,無意中想到了一個法子。
“對了,入團與公務員考試皆為入官途徑,但想要升官必須入團。”旋即他開始拿起了小本子,開始記錄著自己的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