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後,鼓氣箱停止吹氣。

工人移過一大型木架。

有人揹著好幾筐各種顏色的沙子,將這些沙子新增進入紅熱的鐵水當中,接著不斷攪拌,上面也開始浮出大量雜質,如同岩漿一般。

這一過程十分漫長,幾乎要花費一天時間才能完成。

最後把轉爐內鐵水倒入鋼包內,十幾個工人操作起重器,人力轉軸,十幾條鐵鏈拉起鋼包慢慢移動道模具當中,接著就是澆鑄。

低碳鋼,或者說是純鐵就如此完成了。

“一次多久時間,產量多少?”鄭軒現在巴不得自己像一個專家一般,能看出裡面的門道。

三叔隨意答道:“需要三日一輪,一座爐能產四千斤熟鐵水。”

這產量不是讓鄭軒最為驚訝的地方。

而是隨後三叔讓他看了一個神秘的武器——一門純鐵的拿破崙十二磅炮。

這與阿姆斯特朗野戰前裝滑膛炮非常相近,大炮主件使用純鐵打造,而炮架則使用坩堝法煉製的鋼水打造而成。原本12磅的銅炮達到一噸多,而純鐵打造的炮只有百公斤,輕了分之一。

並且純鐵炮可是有銅炮所不具備的優勢:硬度,耐熱性,韌性都比銅高出不少,這也意味著耐用效能超過銅炮,有效射程更高。

當然,現在的鐵炮,與阿姆斯特朗後裝野戰炮差距相當大。但已經超過同時代的火炮,至少在效能方面無可匹敵,足以淘汰拿破崙炮。

“三天一次澆鑄能製造兩門。不過單單一座爐子,就花費一整月時間建造,以及五萬兩銀子。這可不便宜,同樣銀子能夠造出十二口坩堝。”三叔算著賬道。

他可是實打實的計算過,十二口坩堝能夠生產出來的鐵水六千斤,一座轉爐只能生產出四千斤。

精明的人肯定會選擇前一種,但差異也十分明顯。

主要因為一口轉爐需要大量配套裝置,比如蒸汽機鼓風,鑄鐵熱風管或者耐火磚蓄熱室之類的,所需要的資金也就更加龐大。

但坩堝生產出的鋼水不能製作大炮,而轉爐能夠生產出熟鐵大炮,生產出來的產品不同而語。

“我們如今不缺那點錢,五萬就五萬,這間廠房能夠造多少爐,就造多少爐。”此時的鄭軒心情澎湃,老像一位敗家子弟。

打眼望去整間廠房,起碼能夠製造六口轉爐,如此一來,每個月的鋼產量至少能達到一百多噸以上。

鋼鐵可是好東西,能夠生產蒸汽機,鋼軌,蒸汽火車,甚至是鋼鐵戰列艦,幾乎就是一切工業的基石。

“有空用這種純鐵水打造一艘船。”鄭軒突然想到什麼說道。

“他孃的,你這混小子是在玩老子?”

“不信您老自己製作看看。”鄭軒沒有多少生氣,而是帶著一絲玩味地笑容。

隨後便參觀了兵工廠,這種純鐵的大炮,或是低碳鋼製造的大炮,使用的技術都是鐵模鑄炮。

鐵模鑄炮是龔振麟在1860發明的,是當時少有領先於西方世界的科技。

但從蹤跡中也能找尋更早,明末就已經有工匠開始研究鐵模鑄造,打算量產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