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暄妍感覺這丫頭,應該肥了十斤左右。但似乎也長高了不少,每次見到她不是吃就是在吃的路上,沒有別的,前世應該是一個餓死鬼。

“泰泰姐,令君呢?”鄭暄妍又問了一句。

“相公說,他去弄明日烈士事宜,很晚才回去,所以我們走吧!”泰泰直接就拉上她,出了門,進入熱鬧的街道。

不時有幾個熟人,贈予一些小食。

小西不客氣地拿了起來,完全像自己家的一樣,還問了一句,“小姐要吃嗎?”

~~

《周禮·考工記》記載:“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前朝後市,市朝一夫。”

這就是古人對集市,在城池中的位置和規模都作了規定,而且這種城市規劃思想一直影響著我國古代城市建設,宜蘭也不例外。

宜蘭噶瑪蘭石臺,也就是後世被稱為廣場的這麼一個地方。

噶瑪蘭石臺幾乎用的都是白石,青石或砌石而建,花了三四年之久。幾乎每個青黃不接之際,總有百姓來這裡乾點活。

一磚一瓦地砌出來,並拿一點工錢,稍微拮据一下,便可度過饑年。

噶瑪蘭石臺正前方的位置,是一個巨大的牌坊門。周圍都是密密麻麻的集市,或是民房。走近便是寬闊的場地,如今周圍都已擺滿了各類小食攤販。

此刻,噶瑪蘭石臺中央搭建了一個小舞臺,周圍有許多處篝火,照亮整個噶瑪蘭石臺。

“鏘鏘咚鏘……”銅鑼鼓聲響起。

臺上也有人走了上去,一個壯碩的男子,高聲說道:

“各位鄉親父老,如今,咱們趕跑那些紅毛,讓整個噶瑪蘭地區,平平安安,得之不易。今晚臺戲展現宜蘭軍風,讓你們知道,我軍如何趕跑紅毛。”

“好!好!好!”

那男子剛剛說完,下面一陣叫好,大部分都是老爺們,也不知道是真心叫好,還是請來的託,但掌聲非常響亮。

此時噶瑪蘭石臺,以簡易舞臺為中心,圍滿了許多人,將整個場子圍得水洩不通。許多人就地坐下,等待著精彩的演出。

遠遠望去,起碼有上千人,而且人數還不斷增加,有許多保衛團的人,趕了過來維持現場秩序,並用白色石頭畫出通道線,供人們進出。

鄭暄妍與泰泰小西兩人在較靠前的位置上,拍了拍地磚,就直接坐了上去。

“鏘鏘鏘鏘鏘鏘……”

三人坐下沒一會,便開幕了。直接有人用繩子拉開帷幕,一面白色的布牆,背後點滿了油燈蠟燭,照得明亮。

銅鑼聲鼓也此起彼伏。

頓時全場都安靜下來,讓人感覺有些類似於徽班,但與越劇有幾分相似。

接著舞臺上,開始陸陸續續出現許多人。有帶著黃色假髮,留有可愛的八字撇,也有穿著深綠色大衣,面塗灰墨的小少年。

旁白歌詞也有些四不像,半說半唱的形式。沒有徽班壓腔,唱調,只有讓人熱血噴張的板鼓。

&n je binnenvallen!”

這一開口,頓時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一個假扮紅毛藩的人居然會荷蘭語。頓時讓許多人猝不及防,也更加好奇。

小西看了一眼,噗呲一下笑了出來,差點把嘴裡的零食吐了出來,捂住嘴巴抽笑。

“他是誰呀?”泰泰的好奇的問道。

“那就是泰泰姐你的小叔子,他跑去當紅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