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邪惡走私貿易(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已然成為了鴉片交易的慣例。
誰曾想到,如此具有後世港風,風格的交易居然從這一時期就開始了。
鄭軒都有些懷疑,後世那些du品交易都是按照這模式走私的。
“對了,那個張光頭已經把你要的火帽製造出來了。”鄭明凱一邊說,一邊在沙發周圍轉了幾圈,摸著下巴,思考著什麼。
“你還想把別人沙發拿回去?”
鄭軒直接把他抓了出來,心想自己怎麼會有這樣的老弟,也不知道這毛病哪裡來的。
~~
解決完與和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的談判,鄭軒突然感覺一身輕鬆,像是堆積如山的任務,突然間被解決了。
騎著馬出了紅毛貿易港,此時便見到廣闊且綠油油的田野,水稻長勢喜人。
幾乎快要到六月份,整個宜蘭都進入了夏天。
偶爾還能聽到遠處蟬鳴聲,擾人清夢,但現在聽起來卻十分地悅耳。
田間能見到幾個農夫,挑著宜蘭農會免費提供的糞肥,或是拿著鋤頭,開始除草施肥。
宜蘭的農業與大清完全不一樣。
基本是農村合作社模式,每個村多少戶人家,按人口分配土地,隨後便是生產資料發放。
這些土地永久性都屬於宜蘭政府,禁止私人販賣,每過幾年都要稽核一次,多出來的人口土地進行分配。
不過基本上每個村,都限定了一定數額的土地。
為了在和平年代,能夠發展混合經濟。農會幫助村民們自己合資成立農村合作社,搞一些副業,增加宜蘭的經濟動力。
如今,宜蘭主要的農作物為水稻。
番薯,玉米,還有土豆只佔很小一部分,不到兩成比例。畢竟這些高產的背後,十分吃土地的肥力。
特別是土豆,兩年不施肥,土地第三年耕作的產量能下滑一半。
而且這年代還沒有脫毒技術。這種看起來像寶藏一樣的糧食,弄不好會變為災難。幾乎兩年高產,第三年卻小得跟乒乓球似的。
沒有生物技術,人工培育,土豆非常容易患病。從而導致大量減產,甚至是絕收。所以,大清有時候會爆發出可怕的饑荒,就是太過於迷信土豆。
只要一株苗感染病毒,基本會呈現出暴發性蔓延。到了豐收季節會發現,產量幾乎少得可憐,甚至許多都爛在地裡,從而造成間歇性饑荒。
能讓人免於饑荒的糧食作物就只有番薯這一種。
不過缺點也是明顯,是植物蛋白太過於稀少。長期食用會導致營養不良,且澱粉含量不高,而不是後世培育的高澱粉番薯。
吃下去基本感覺像是棉花塞肚子,撐飽卻沒力氣。
所以宜蘭還是中規中矩生產水稻。
只要肥力夠,能夠保證四五擔以上沒有問題。一年兩收,荒田的季節還能種一些番薯,大豆,花生,蔬菜等等雜糧。
鄭軒過了不久,便進到城裡。
來到了那一所老舊的學院,可人還沒進去,就在學院大門外,看到一棟騎樓二樓,正冒著滾滾濃煙,大量的學生早已經從樓上跑了下來。
“還喊著走水啦,走水啦!”
然後一群人看著樓上的情況,幾乎都在指指點點議論著。
“這他娘,誰在學校放火?”鄭軒大罵一聲,便翻身下馬,衝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