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內,鐵水流進鐵模裡,冷卻之後就是半空鋼管,工人用連線水力車的磨石,把鋼管內部拋光,讓其變得光滑用於製作滑膛燧發槍。

也有用於製作刺刀,敲打,打磨,拋光,樣樣都不少,剩下少部分雜質太多的鋼水則用於製作農具和各種工具。

“你說的那什麼貝什麼麥轉爐鍊鋼法,你瞧瞧,在那邊。”三叔指的指不遠處的實驗工坊。

鄭軒順著他所指的方向望去。

只見許多工人,不斷在一人高的奇怪鋼製坩堝裡面鼓氣。

裡面的鋼水就像岩漿噴發一般,不斷冒著氣泡,工人們也逐漸遠離,隨後坩堝內就發生劇烈反應,不斷變熱,不斷有黑色氣體冒出,紅色鋼液發了瘋一般。

工人們用鐵鏈將坩堝轉移到外面,不斷用鼓風箱把排出的氣體,熱量,吹出到廠房外,這樣的反應一時半會也停不了。

三叔看了一眼反應的鋼水,便帶著鄭軒進入這廠房內,隨便撈了一條鋼材。

“你這法子鍊鋼是好,可練出來的鋼終究太脆,三叔試過了好幾種礦石,依舊不理想,即便是煉出來的,頭硬尾軟,一堆廢鐵毫無用處。”三叔一邊說著,掄起一個鐵錘用力地砸了下去。

“砰”一聲脆響,鋼材直接碎裂開,斷成兩半,還出現了碎蛋殼的紋理。

然後他丟掉鐵錘,拍了拍手搖頭,搖搖頭。

“我們這裡使用的多為鹼性鐵,而且硫磷的含量極高,雜質非常多,可以使用石灰,沙子,烏鐵試試,然後再吹一次。”鄭軒看著煉出來的鋼,摸著下巴說吧。

這是英吉利人貝斯麥在1856年發明的轉爐鍊鋼法。

後面大清的漢陽鐵廠都是用這套技術,只是湖廣總督張之洞什麼都不會,只會驕傲自滿瞎吹牛。弄來的是鹼性礦,而別人技術是冶煉酸性礦。煉出來的廢鐵賣不出去,只能傾銷到日藩,給別人提供資源侵華,最後漢陽鐵廠也給島國做了嫁衣。(1)

鄭軒也只知道一個大概方法,所有的試驗都需要靠三叔這種老鐵匠,還有其他老鐵匠一起,並需要一些時間。

“先別看這個了,不急得一時。”

三叔帶著鄭軒繼續往深處走去,經過一間房間。

鄭軒發現自己200英鎊買來的蒸汽機,已被人大卸八塊,拆得不成樣子,只剩下一個大氣缸。

那樣子要多可憐,就有多可憐。彷彿一個耕了大半輩子田地的牛,死後還要被庖丁解牛。

三叔看了一眼鄭軒心痛的樣子,蠻不在意道:“這蒸汽機沒有你想象的那麼複雜,除了那口氣缸,還需要一些時日才知道怎麼造…

其餘部分就根本不需要自己麻煩,那三臺大型水車不就有現成材料嗎,這蒸汽機無非就是縮小的水力風箱,只是用的是水汽而不是河水,不信你自個去看看王禎《農書》裡面的水力風箱,是不是很像…

我敢打賭說,這些紅毛都在前朝那偷師學來的,除了那口氣缸。”

三叔的意思就很明顯,‘小樣,你被紅毛給騙了。’並伸手索要一支捲菸。

鄭軒也很無辜,他哪知道這麼多,自己又不是史學專家,最多也就看過《天工開物》,而且在後世,那些媒體可是把西方各項發明都吹上天,特別是第一二次的工業革命,所以他也信了。

“那可以調節速度,力度大小,以及與織布車結合在一起?”鄭軒問道,順手掏出一條捲菸。

三叔接過鄭軒遞過來的捲菸,借了點火,邊抽邊道:

“這一點都不困難,無非再多一個氣缸,鐵桿,齒輪,或是放掉水汽…

至於銜接織布車,你他孃的是在氣我吧?前朝就有人把水車與織布車連在一起了,我隨隨便便派去的一個學徒都能完成,這蒸汽機能有多複雜?”

“那為什麼現在還使用人手?”

“呵?”三叔樂了一下,“你知道那個搞出水車接織布車人後來怎麼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