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滯緩的節奏襯托下,低沉壓抑的旋律蘊含著巨大的悲痛和憤怒。

這正是李斯特想要傳遞的情緒,匈牙利人民對民族不幸的哀痛和控訴,以及匈牙利人不屈不撓的堅毅性格,這是第一主題。

正如克羅埃西亞狂想曲表達的是戰爭後的悲涼沉重,以及對戰爭的控訴和憤恨一樣。

這一主題在高音區變化反覆之後,音樂轉入一個舞曲性旋律。

它那輕快跳躍的旋律、勻稱而規整的節奏,使曲子變得更富於動力性。

這支旋律在整個樂曲中十分重要,這便是第二主題。

它是前後兩段音樂的過度與銜接,是後段音樂的基礎。

舒緩的琴音過後,蘇松屹演奏的速度陡然加快。

聽眾們看不到他演奏時的神態,但也隨之心潮澎湃。

這便是狂熱急板的“弗里斯”舞曲,音樂速度非常之快。

描繪了民間節日歡欣起舞的場面;這段音樂大體上是由舞曲的第一段“拉蘇”變奏發展而成的。

在這些變奏中,有時運用急速的同音反覆以模仿洋琴的音響,有時是主音與屬音的和聲交替,這也是匈牙利民間舞蹈音樂常見的特徵。

為了練好這一段,蘇松屹下了苦功。

隨著音樂速度的加快,力度的加強,音樂彷彿進入了表現萬眾狂歡的群舞場面。

思路客

一副畫卷在聽眾眼前展開,狂放的舞步,飛騰的旋律,急速的節奏,盡顯匈牙利人豪放、樂觀、熱情的民族性格。

節奏越來越來,如狂風驟雨將至。

終於, 當狂想曲達到極致的高潮之後,音樂停頓下來。

舞蹈者走了, 但人們又彙集起來, 音樂再度響起。

狂熱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 最後, 于振奮人心的沸騰氣氛中, 於高潮聲中結束全曲。

最後一個音符落下,蘇松屹將手指從琴鍵上收回。

再次將目光聚集在評委席上那個女人的臉上。

儘管這時候他看不清她的臉,但他知道,她一定,也在看著他。

琴音消弭,全場歸於寂靜,短暫的停頓之後,掌聲後知後覺地響起。

“啪啪!”

不知是誰率先鼓起了掌,臺下掌聲雷動,甚至要蓋過之前的演奏。

緊接著,臺下亮起了手機手電筒的燈光。

像夜幕中亮起的北極星,緊接著,一點又一點的銀星亮起,驅走了黑暗。

光,不停地傳遞,彷彿都受到了他音樂的感染。

光芒越來越明亮,逐漸將那塊巨大的黑色幕布撕碎。

黑暗的場館被成千上萬的繁星照亮。

蘇松屹從未見過那麼耀眼的光芒,彷彿面前橫亙著一道銀河。

被那些星星包裹的舞臺上,少年褪去了青澀,微微笑著,略微有些靦腆。

“謝謝!”

面對聽眾,他躬身致謝。

“呼吖,果然是我家養的豬,就是厲害!”

胖丁託著腮,暖融融地笑著。

閔玉嬋沒有說話,只是看著蘇松屹,嫣然一笑。

“成功了,松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