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玉嬋姐,你可以,再摸摸我的頭嗎?(第2/5頁)
章節報錯
“媽媽,那我什麼時候才能像你這麼厲害呢?”
得到了她的肯定,小松屹開心地笑了起來。
“等你彈好了這首曲子,就是了。”
牧君蘭將琴譜翻到了首頁,遞給了他。
小松屹看著曲譜上的字,一字一句地念道:“匈牙利第二狂想曲。”
……
狂想曲在鋼琴藝術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提到狂想曲,總離不開李斯特的名字,正如圓舞曲之於施特勞斯、交響曲之於貝多芬。
狂想曲是由古希臘史詩詠吟詩人率先創造的音樂體裁。
很多音樂家用過這種音樂體裁來創作樂曲,但李斯特是第一位真正使用這種音樂體裁來表達自己民族主義音樂的作曲家。
他所創作的《匈牙利狂想曲》一共有十九首。
旋律要麼緩慢莊嚴,表現了匈牙利人民對民族不幸的哀痛和控訴,要麼富有速度感,展現出匈牙利人豪放、樂觀、熱情的民族性格。
《匈牙利狂想曲》以匈牙利民間舞曲《恰爾達什》為素材。
這種舞曲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稱為“拉蘇”,意思是“緩慢”,是獨舞的音樂。
後一部分稱為“弗里斯”,意思是“新鮮”,速度迅急、熱烈,是雙人舞的音樂。
其曲式自由,不受一般樂曲形式的限制,別具風格,獨樹一幟。
《匈牙利第二狂想曲》作於1847年,是李斯特的作品中最為典型的一曲,堪稱他的巔峰之作。
“第二輪的比賽,決定要彈這首曲子嗎?”
閔玉嬋端坐在一旁,輕聲問道。
“嗯,這首曲子難度很大,我以前一直彈不好。”
“但是,很小的時候,我就一直想在舞臺上彈這首曲子。”
在進行一段節奏極快的重複音時,蘇松屹突然鬆開了手指。
琴音戛然而止,像崩斷了一根無形的弦。
“不是彈得很好嗎?為什麼總是到這裡就結束了?”
閔玉嬋面露不解。
“不行,差遠了。”
蘇松屹搖了搖頭,又從頭開始演奏。
少年的臉上流露出一種令人感到心悸的執著,眉宇間有些許怨念,還有不滿。
手指在琴鍵上來回躍動,偶爾彈到一半會突然停下,將一個小節來回彈上好幾遍。
李斯特的曲子跨度很大,演奏起來是非常累的。
《匈牙利第二狂想曲》幾乎是用交響樂隊的思維去寫的,大篇幅的、飛快的同音換指,如同撥絃般的飛快斷奏。
前面的小節難度還不太高,43小節開始,難度開始加深,到了62小節,又回到狂想曲的主題。
再往後,就有一段極快的重複音,本來就很快的三十二分音符加快一倍,成了六十四分音符。
蘇松屹就是在這一小節一直找不到感覺,練了很久。
這是非常考研技術的地方,也是大師們用來炫技的地方。
他不知疲倦地彈著,一遍又一遍,一個小時的時間轉瞬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