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國子司業,想要正大光明的收拾那些世家子弟,實在是再簡單不過,而且還能讓那些世家子弟啞口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這點自信,端木天還是有的。

趙弘安與端木天敘話幾句後,便命人去召集全體生徒,更換青衿服去明倫堂外集合,準備拜見新任國子司業。

同時又命人將所有博士、助教召來明倫堂,與端木天見禮。

不多時,四十四名國子學博士、助教便趕至明倫堂,與端木天這位新任領導見禮。

好在之前端木天去衛尉寺中上任的狗血情節沒有再次上演,眾人對於眼前這位從二品的開國縣公,可是尊崇有加。

眾人看向端木天的目光,不僅尊崇,更有不少人簡直想粉絲見到了愛豆,雙目之中皆是狂熱之情。

這一則是端木天的地位使然,另一方面,則是他當初連逛平康坊南曲三十六館閣,贈出三十六首詩詞所致。

尤其那首他抄襲岳飛的《滿江紅》,更是讓這些國子學裡的博士助教讀得熱血沸騰,恨不能投筆從戎,去往邊塞從軍。

端木天自然不會拿什麼架子,笑呵呵的與眾人見禮,同時心裡也在吐槽,都說大唐重視教育,但以國子學的生徒數量,才這麼點老師,實在是上不得檯面啊。

整個國子學中,有生徒數千。

《通典》中記載:“貞觀五年,太宗數幸國學,遂增築學舍千二百間。國學、太學、四門亦增生員,其書算各置博士,凡三千二百六十員。”

這是五年後的資料,如今雖沒那麼多,卻也相差不大,有生徒二千二百一十人。

而不算趙弘安、孔穎達和他,所有博士助教才四十四人。

其中國子博士五人,助教五人;太學博士六人、助教六人;四門博士六人,助教六人;律學博士三人,助教一人;書學、算學皆是博士兩人,助教一人。

算起來四門學最慘,十二個老師教一千多人,平均每一百多人才一個老師。

算律學、算學、書學雖然不受重視,但一個老師只教十個人,比後世學校還幸福。

不過端木天也沒打算多事,反正又不是他給學生上課,累也累不著他。

與一眾博士、助教閒話幾句後,僕役前來稟告,所有生徒已在明倫堂前集合完畢。

趙弘安點點頭,領著端木天出了明倫堂。

端木天站到明倫堂前的臺階上,俯視著下方數千生徒,倒是略微有些小緊張。

不過這貨向來心大,當了多年導遊也磨礪出一副厚臉皮,很快調整了心態,臉上又掛起了微笑。

身為國子學的副校長,端木天走馬上任,所有的生徒都須向他行拜師之禮,此為禮。

趙弘安氣沉丹田,朗聲朝生徒們介紹了端木天身份,隨後親自主持眾生徒給端木天行拜師禮。

其流程與當初李淳風拜師老爺子大致相仿,除了沒有給端木天送上束脩這道程式外,其他照例。

三請三辭後,眾生跪拜,禮成。

端木天被如此多人跪拜稱師,要說心裡沒有點小驕傲,小嘚瑟,那是不可能的。

只是他正心中暗爽時,卻瞥見下方國子學科生徒隊伍中,杜構杜荷以及程處默、房遺愛那群混蛋,正朝他擠眉弄眼,做著鬼臉,頓時心中不爽。

這些混蛋,分明是在揶揄他!

原本只打算收拾收拾世家子弟的某人,立即拿出了小本本,記下了杜構杜荷等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