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天以他老爺子名義吟誦出的千古名句,讓長安城內計程車子儒生們如痴如醉。

弘文館、國子學以及進京趕考士子居住最多的崇仁坊內,隨時都可聽到有人在搖頭晃腦的吟誦著“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之類的詩詞。

甚至連長安城中的官員,也是爭相傳頌,喜愛不已。

李白杜甫蘇軾的詩詞,就是這般牛逼,對於唐人而言,不亞於精神毒品。

士子們皆將老爺子當成了偶像,對其頂領膜拜。

就連弘文館、國子學中的教授、助教,同樣對這些千古名句愛到了骨子裡。

老爺子瞬間爆紅,成為一代“網紅”。

《端木蒙學》與端木天抄襲的詩詞影響力兩相疊加,端木父子蒙冤入獄一事,便又掀起了波瀾。

先是坊間議論之聲四起,為端木父子鳴不平者比比皆是。

士林為之震動。

隨後,在輿論作用下,便有低階官員開始上書朝堂,要求朝堂徹查端木父子一案,還其公道。

這些官員,或出於義憤填膺,或因欽佩端木丘的“才華”,或想賣好於李二,或對國丈伊阿鼠胡作非為不滿。

當然,其中不乏秦王府眾人的暗中操作。

有人帶頭,自然便有人隨之跟進。

上至朝堂百官,下至士林中人,凡非太子、齊王一系的,紛紛上書朝堂,懇請陛下徹查此案。

李建成與李元吉,此時才感到事情不妙,卻已然無力阻止,只能眼睜睜看著海量的奏疏被投進了尚書省,而後又送上了李淵的御案。

李淵也是惱火不已,只能將封德彝、裴寂等宰相召進太極宮問策。

封德彝與裴寂兩位老臣不置可否。

陳叔達與蕭瑀兩人卻藉機勸說李淵,讓其順水推舟,赦免端木父子,並召端木丘入仕為官,如此一來,不損天家顏面,又可平息眾怒。

蕭瑀與陳叔達,一個是李淵的表妹夫,一個是李淵最為信任的宰相。

他們的話,李淵自然聽得進去,加之李淵原本耳根子就軟,最終還是被這兩人給說服了。

封德彝與裴寂對於蕭瑀與陳叔達的說辭,略感詫異,卻也並多說什麼,畢竟端木父子是否脫罪,與他們關係不大。

若是端木天能聽到這番君臣對話,必定高呼好傢伙。

因為蕭瑀與陳叔達,看似李淵心腹,但實則不折不扣的秦王黨,堪稱臥底。

玄武門之變時,蕭瑀與陳叔達便在太極宮中陪著李淵遊湖。

尉遲敬德剛剛領兵殺入內宮,這二位便立刻勸說李淵,讓他立李二為皇太子。

“秦王功蓋天下,四海歸心。陛下若立其為太子,託以國務,則國家幸甚。”

陳叔達的話,差點沒把李淵給氣得高血壓發作,但形勢比人強,那時的李淵,也不得不低頭,接受了兩個二五仔的建議。

總之,李淵在蕭瑀與陳叔達的勸說下,頒下了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