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句話功夫,端木天倒是聽明白了事情原委,弄明白了為何今日下午杜如晦沒有出現,李二等人又為何會半夜三更忽然闖入這萬年縣大牢,救下了他們父子。

原來今日他被裴宣儼抓走後,杜構杜荷兩兄弟便與杜如鳳一道,立即趕回了長安城,找杜如晦求救。

杜如晦也是大急,安撫好妹妹杜如鳳後,便立即起身,趕去了秦王府,找李二商議。

他也心知肚明,即便是他趕去萬年縣,那裴宣儼多半也不會買他的帳。

要救端木父子,非李二不可。

而當他趕至秦王府時,恰好碰見了前來求見李二的孔穎達與褚遂良兩人。

雙方所為的,竟然是同一件事。

李二原本對於端木父子一案,並不上心。

畢竟端木父子只是杜如晦的姻親。

即便端木父子無辜受到牽累,在他爹李淵的授意下,被萬年縣判了流刑,但在李二看來,也不過是小事而已。

杜如晦、房玄齡、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等人,早已反覆規勸他出手奪嫡,先下手為強,不可以小仁而廢社稷大義。

李二雖未明說,其實心中已然有了計較。

這種時候,他自然不願多生事端,再因這種小事惡了他爹李淵。

但當孔穎達與褚遂良兩人,將今日杜曲曲水流觴上發生的事情合盤托出,並將他們抄寫的“端木公大作”以及《三字經》、《弟子規》和《端木家訓》呈上後,李二的臉色立刻變了。

李二想坐那把椅子,其實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早在武德三年,李二便因平定王世充有功,拜為天策上將,設天策府,併成立了文學館,廣招天下賢士,延攬四方文學之士,禮遇甚隆。

秦王府十八學士,也因此得名。

他招募如此多的人才,自然不是為了陶冶情操,其目的不言而喻。

可以說,尚未坐到那張椅子上的李二,對於人才的渴求,是很強烈的。

而以唐時對人才的理解,端木天在曲水流觴上當眾吟誦出的那些所謂“家父之作”,便是對他家老爺子端木丘驚豔絕倫才華的最好佐證。

以李二如今求賢若渴的心態,看過這些詩詞大作後,端木父子在他心中的地位,便截然不同了。

國士無雙、棟樑之才!

便是李二對端木丘的認定。

再看《三字經》、《弟子規》和《端木家訓》這三本蒙學之書,李二更是讚不絕口。

他與孔穎達、褚遂良等人一般,對於端木天所言,說他家乃是子貢後人,也無任何懷疑。

李二不禁朝杜如晦嗔怪道:“克明,端木公如此大才,為何不將其舉薦與我?若非今日端木小郎當眾合盤托出,你還要瞞我瞞到何時?端木公此等大賢,卻隱居與鄉野,豈非盲者得鏡、汗血鹽車?”

杜如晦也傻眼了。

對於孔穎達與褚遂良的說辭,他受的驚嚇,更甚於李二。

李二不瞭解端木丘,他還能不瞭解?

杜如晦雖與端木家親近,但對於端木丘這個妹夫,在他的認知裡,可談不上有何才華,更從未見其有何建樹,庸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