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話詩中事,詩中難更無。

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

要想寫一首好詩,其中的每個字都需要經過不斷的推敲和琢磨。

著名苦吟派詩人賈島,更是吟出“二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這樣的感慨來,可見作詩不易。

畢竟不是人人都是李白那樣“斗酒詩三百”的天才,更不是人均曹植,能夠七步成詩。

所以廣陽縣主的話,才讓一眾儒生如此無奈。

李綱也愣了下,旋即仰頭大笑:“廣陽言之有理,那便限時一炷香,以馬為題,請諸生賦詩一首。”

廣陽縣主又繼續說道:“夫子,既然是考較諸生,那有佳作者,夫子是不是該有所獎賞啊?不若夫子親筆為佳作者謄寫詩作,並做序用印,以資鼓勵,可否?”

李綱捻鬚笑道:“可!”

這番對話,讓士子們又激動了起來。

這獎勵不可謂不豐厚。

李綱可是當世大儒,若能得到他親筆書寫自己詩作,並做序用印,那基本就等於春闈及第已經踏入半隻腳了。

但不等士子們激動完,就見廣陽縣主狡黠一笑:“有獎必有罰,若是作不出詩作者,便罰他們自飲一觴墨水,可好?”

此話一出,頓時又如同一瓢冷水澆下。

眾人望向廣陽縣主的眼神,那是又愛又恨。

喝墨水,可不是說笑的,對於讀書人而言,這可是最大的羞辱了。

後世常以肚子裡沒有墨水,來形容沒文化,而這一典故,便是源自隋唐時期。

《隋書》之中便有記載,“士人應試時,書跡濫劣者,飲墨水一升。”,秀才和孝廉考試時,“脫誤、書濫、孟浪者,起立席後,飲墨水。”

考試時字跡潦草,態度不端正,學識不佳者,便要被罰喝墨水。

這一規定,甚是羞辱讀書人,直至李世民李二郎登基為帝,才給廢除了。

廣陽縣主提出這般條件,針對的自然還是端木天。

李綱曾孫女婉娘聞言,卻皺起了眉頭,忍不住輕輕拽了下廣陽縣主衣袖,小聲勸道:“錦娘,莫要胡鬧,怎麼可這般羞辱他人?”

廣陽縣主此刻急於“報復”端木天,哪裡肯聽婉孃的勸:“婉娘,沒事,就圖個雅趣罷了。難道婉娘你認為能參加春闈的學子,連首馬詩都作不出來嗎?”

婉娘蹙眉,倒也覺得廣陽縣主所言沒錯。

能參加常科春闈的考試,只有生徒與鄉貢。

生徒是在國子監、各地學館入學考試合格的學生。

鄉貢則是透過府試、州試的人,又稱舉人。

能夠拿到春闈資格,確實沒有在一炷香時間內,做不出一首命題詩的道理。

想及此處,婉娘便也不再出言反對了。

伊阿鼠此時又大笑擊掌:“哈哈,縣主此言甚妙!便當如此!作不出詩賦者,自飲墨一觴!”

這老東西純屬看熱鬧不嫌事大,卻把那些士子架到了火堆上。

李綱倒也不置可否,於是事情便這般定了下來。

一眾士子儒生心中罵娘,卻也只能開始低頭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