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與龍伯巨人(第2/2頁)
章節報錯
關於龍伯巨人的記載,只有《列子》中有,我覺得看全文後,應該不會覺得這巨人弱啊,相反我覺得這巨人強得離譜。
《列子·湯問》
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弦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
其山高下週旋三萬裡,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閒相去七萬裡,以為鄰居焉。其上臺觀皆金玉,其上禽獸皆純縞。珠玕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聖之種;一日一夕飛相往來者,不可數焉。
而五山之根無所連箸,常隨潮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焉。仙聖毒之,訴之於帝。帝恐流於西極,失群仙聖之居,乃命禺強使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動。
而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鰲,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於是岱輿員嶠二山流於北極,沈於大海,仙聖之播遷者巨億計。帝憑怒,侵減龍伯之國使阨,侵小龍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農時,其國人猶數十丈。
翻譯我就不復制過來了,全文我覺得有必要讓覺得龍伯巨人弱的讀者看一看。
這篇古文前半段都在說,海外五仙島多麼神聖,上面住的仙聖有多麼強大。
五座仙山之間相距七萬裡,但是都互相認為對方是鄰居,山上的樓臺宮殿都是用金銀寶玉鑄造的,上面生活的飛禽走獸都是純白色,上面的花朵果實全都是不死藥,吃了就能長生不老。
住在五座仙島上面的仙聖,一天一夜飛過去又飛回來的,數都數不清。
就說這半段描寫中,五仙島逼格高不高?反正我是覺得高得突破天際。
但是偏偏下半段,話風一轉,說龍伯國有巨人,直接把這五仙島中兩座的地基給釣走了。說實話,看這一段我是笑了。
龍伯巨人把一群仙聖的地基給刨了,後果呢?仙聖之遷播者巨億計。
就算是普通人,突然被人給挖空了地基,都會氣得找人家拼命吧。這還是神話時代發生的事情,但是這麼多仙聖卻選擇搬家,沒有選擇找龍伯巨人的麻煩,這難道就不能說明龍伯巨人的強大嗎?
至於後面的帝怒,也跟其他帝怒不一樣,一般情況下,帝怒都是要有天神被斬,但是這篇古文有沒有寫釣鱉的龍伯巨人被殺,沒有。
這位帝是削減龍伯國的國土,讓龍伯巨人一代比一代弱,沒有直接動手,這是關鍵。按我這種寫小說的理解,就是動用了某種天道許可權,偷偷搞別人。
這還不足以說明龍伯巨人的力量嗎?為什麼會覺得龍伯巨人弱?一點兒都不弱好吧,強得離譜。
被帝偷偷摸摸削弱了這麼久,到了伏羲神農的時候,《博物志,異人》裡說:“龍伯國人,長三十丈,生萬八千歲而死”
三十丈,《博物志》成書於西晉,按西晉的尺寸算,一丈兩米四,高七十二米。比大多數奧特曼都高,而且這還是不知道被削弱多久後的體型。
削弱之前的體型可以根據《列子·湯問》大致估算一下。
首先研究一下被龍伯釣起來的鱉有多大,其山高下週旋三萬裡。
先秦時期一里大約400米左右,所以周長30000裡的神山,直徑測算下來大概有9500裡,那就是3800000米這麼長。
神話裡說,巨鰲是把仙山馱在頭頂上舉著。也就是說,那北海海神禺強養的巨鰲,光腦袋就至少有3800公里那麼長,相當於從現在中國山東沿海到了新疆去。
好傢伙,按照這個尺寸,那隻巨龜的體長怎麼也得有個六七千公里長,這比從黑龍江的黑河到拉薩的布拉達宮的距離還要遠上一兩千公里。
不愧是神話,設想一下,龍伯人到東海去釣海龜,輕鬆就釣走了幾隻,還把兩隻同時背在背上,扛著回了家,這龍伯巨人大到什麼程度。
給淮南子作注的張湛說,“則此人之形當百餘萬里,鯤鵬方之,猶蚊蚋蚤蝨耳”。
莊子的逍遙遊裡,“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
鯤鵬雖然大,在莊子豪邁奔放的想象力中,也不過是幾千裡,算起來還不如東海背仙山的巨鰲的臉盤子大。和釣走巨鰲的龍伯人比起來,那就更不值一提了。張湛說和龍伯人比起來,鯤鵬看起來也就和蚊蟲跳蚤差不多,說得一點都不過分。
另外我再扯一嘴,雅典神話中擁有創世位格的泰坦巨人,他們的神話沒有體型的描述,不過可以看一下《戰神》這款遊戲。
有關硬核的大佬研究,裡面的巨人克拉肯身長只有155米,這身高也就和現在上海第三高樓金茂大廈比一比,也才三分之一多一點而已。
而泰坦巨人克洛諾斯是最高大的泰坦,根據戰神裡面有相關的描述:他的身高是15100英尺,折算下來就是4604.48米。按照先秦一里約等於400米計算,最大的泰坦巨人克洛諾斯摺合在12裡不到,還沒龍伯巨人的一根鼻毛長呢。
所以,龍伯巨人肯定強,我琢磨那麼久,怎麼可能弱,只不過被帝懲罰的那一下看起來有點拉胯而已,但不能只看最後一句。
光從體型來說,龍伯巨人絕對不會弱於天之四靈,還有應龍鯤鵬這些,一般的仙聖直接無視了,我覺得,龍伯釣鱉的時候,可能都沒有注意到那巨鱉腦袋上頂著什麼。